我的位置: 首页 > 政能量 > 正文

打卡贵州红色旅游胜地⑧|走进黔东南,品读峥嵘岁月革命故事

  贵州,气候宜人,风景秀丽

  是暑期避暑的极佳选择

  贵州,更是中国革命的圣地、福地

  这里富集红色旅游资源

  一连串的红色烙印,镌刻于黔山秀水间

  这个暑假,不如到贵州清凉一“夏”

  打卡红色旅游胜地

  重温峥嵘岁月

  追寻红色足迹

  上一期,我们一起走进黔南

  今日,我们一起到黔东南

  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革命精神

  01

  黎平会议会址

  1934年12月通道转兵后,中央红军分两路向贵州进发,于12月15日进入黎平。此时,北上还是西进的争论并没有结束,博古、李德仍坚持到湘西去。为了解决路线问题、思想问题、军心问题,18日,中央红军在黎平召开长征途中第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史称“黎平会议”。

  黎平会议会址。图源:贵州图片库

  与会多数同志赞同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决定放弃北上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确定在川黔边地区建立新根据地。避免了红军陷入国民党军队重围的危险,成为红军长征以来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转变的关键,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坚实基础,是伟大转折的开端。会后,红军进军贵州腹地,势如破竹。

  作为中央红军入黔第一城,黎平又被称为“曙光之城”,厚重深远的红色文化和历史文化使得这里享誉盛名。黎平会议会址是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贵州省党史教育基地。

  黎平会议纪念馆。那志奎 摄

  黎平会议会址原为“胡荣顺商号”,是一座四周建有风火墙,内套木结构,分三进,前低后高的明清建筑四合院。

  图源: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

  2009年,中央办公厅批建黎平会议纪念馆,黎平会议会址作原状陈列,黎平会议纪念馆作辅助陈列。纪念馆为仿徽派建筑,由序厅和陈列展厅组成,陈列展厅分“战略转移,北上抗日”“伟大转折的起点——黎平会议”“走向胜利”“红色记忆”“今日黎平”5个部分,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黎平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02

  榕江红七军军部旧址历史陈列馆

  位于榕江县的红七军军部旧址历史陈列馆经过维修和完善后,于2018年6月2日正式恢复对外开放。该陈列馆设立于榕江红七军军部旧址内,原为清代贵州古州总兵署,始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

  1929年12月,邓小平、张云逸在广西领导发动百色起义,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1930年4月中旬,红七军第一、二纵队3000余人,在军长张云逸、总指挥李明瑞的率领下,由广西黎明关入黔,在荔波板寨召开重要军事会议,决定奔袭贵州军阀王家烈的重要后勤基地榕江城。30日下午3时,红军枪炮齐发,对榕江城发起猛烈攻击,由南门水洞卡一带攻入城中,歼敌第二十五师黄生源团,红七军进城后,设军部于此。

  榕江红七军军部旧址为四合院建筑,呈长方形,现存门楼、前厅、后厅、左右厢房、后院和南北耳房,有天井2个,四周为青砖空斗封火墙,占地面积2900余平方米。陈列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贵州省廉政教育基地、贵州省国防教育基地、黔东南州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陈列馆现有文物藏品410件,其中二级3件、三级文件14件、一般文物393件。馆内共设6个展厅,即序厅、百色起义展厅、政治部展厅、红七军进榕江展厅、革命英烈厅、革命功臣厅,以红七军战斗历程为主线,以展柜形式陈列红七军将士生前使用过的战刀、手雷、手榴弹、衣服、眼镜、煤油灯等相关复制文物,共展出图片、图表、雕塑、文物、绘画作品246张(件)。

  榕江红七军军部旧址历史陈列馆以红七军攻克古州为主线,展示了红七军光辉的战斗历程。建馆以来,经过2008年、2017年两次展陈提升,展陈效果和社会效益得到巨大提升,已成为榕江县红色文化旅游窗口,是弘扬革命传统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03

  杨至成将军纪念馆

  杨至成出生在贵州省三穗县八弓镇木界村的一个普通侗族家庭。1926年,他考入黄埔军校,在周逸群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在次年的3月转入了中国共产党。1929年4月,红四军在福建长汀进行整编,杨至成被任命为红四军副官长,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军队后勤管理工作。

  1930年4月至1933年7月,杨至成统管全军被服、粮秣、弹药等的生产、供应和邮政传递等后勤工作。当时,红军和苏区日益壮大,并且是处于对蒋介石发动反“围剿”战争的时期,在这种关键时刻,后勤保障和通信联络就显得格外重要。杨至成创建的“传递网络”,可以说是不仅为红军粉碎蒋介石发动的四次军事“围剿”提供了有力保障,还为红军的发展壮大和正规化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

  为缅怀贡献卓越的杨至成将军,三穗县人民政府于2003年建立杨至成将军纪念馆。纪念馆占地面积1460平方米,按将军革命成长和革命生涯分“寻求救国真理、走上革命道路”“参加南昌起义、红旗跃上井冈”“开创后勤局面、保卫红色苏区”“长征路上筹粮、陕北会师赴苏”“建立东北后勤、保障前线供给”“建立中南军需、建国再立新功”等六个部分进行展陈。

  杨至成将军纪念馆位于黔东南州三穗县八弓镇林园西路,为三合院式建筑,一正两厢。纪念馆运用实物(文物)、图片、史料等,采用声、光、电等手段,展现杨至成将军生平事迹。目前,纪念馆有各类馆藏文物、实物、图片、标本资料等153件,其中二级文物3件、三级文物6件。

  04

  龙大道故居

  龙大道,锦屏县茅坪镇人。1922年考入上海大学,在此期间,龙大道不断接受新思想的熏陶,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代理浙江省委书记,领导过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后被国民党杀害,是“龙华24烈士”之一。

  位于锦屏县茅坪镇的龙大道故居。

  为了纪念龙大道烈士,贵州省人民政府1985年将位于锦屏县茅坪镇上寨村的龙大道故居列为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政府拨专款对故居进行维修、陈列并于同年对外开放,迄今已接待参观者20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04年被贵州省委、省政府命名为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龙大道故居是一座具有侗族特色的木构建筑。故居保留着百余年前的风貌,青瓦、白墙,三间两层一檐悬山顶式木质结构楼房,典型的侗家风格。从正门进入,便会看见一个小小的天井,天井正对着的是故居的堂屋,屋里陈列着龙大道烈士的铜像,庄严而肃穆。

  现在的龙大道故居里,陈列着龙大道生平事迹展,以及部分缅怀龙大道革命烈士的书画题词和纪念龙大道烈士的文史资料。

  05

  周达文烈士故居

  周达文,贵州省镇远县人。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经范鸿、李大钊介绍加入共产党。1927年,周达文就中国革命、统一战线、国际形势等问题,写信向斯大林求教,斯大林很快给周达文回了信,这篇《答邱贡诺夫的信》,后来收录在《斯大林全集》第九卷中。1938年,周达文在斯大林“肃反”时被杀害。1958年,苏联为周达文平反昭雪。1988年,中共中央追认周达文为革命烈士。

  周达文烈士故居也称“周公馆”,位于镇远县卫城和平街南侧,原系周达文祖父周炳元于光绪初年修建的住宅,其父周瑛承继祖业。故居占地1250平方米,是一座四合院,是中共镇远地下支部旧址。

  周达文烈士故居正大门上悬挂着一块牌匾,写书“中共镇远支部基地”。故居里面是一个庭院,葱郁的青藤爬满了四周的封火墙,看上去典雅深邃,古色古香。门框用精心琢磨的青石条镶成,两侧有雕花的枕石,漆黑的两扇门上有扣环铺着。

  走进展厅,只见周达文的雕像伫立在中心位置,往前,便是周达文生平事迹展出的画像和图文。展馆共分为3个部分展出,第一部分为“周达文在镇远”,是周达文儿时的记录。第二部分为“周达文在北京”,陈列出来的图文都是周达文在北京学习,加入中国共产党时的历史瞬间。第三部分为“周达文在苏联”,记录的都是周达文在苏联时的光辉时刻,如他翻译的书籍、书信,还有斯大林写给他的信等。

  据了解,周达文烈士故居于1985年11月3日公布为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05

  少寨红军桥

  黎平县上少寨村依山傍水,八舟河绕寨而过。奔腾的河流之上是一座用木头搭建的桥,当地人称之为“少寨红军桥”。

  邹勇 摄

  1934年12月下旬,红军长征经过这里时,八舟河上原有的木桥已被闻讯逃跑的国民党军阀拆毁。为了让红军顺利过河,上少寨村村民冒着严寒,点着火把,从家里扛来床板、门板等与红军一起连夜架桥。次日清晨,红军官兵踏着这座木桥继续前进。

  桥边有石碑记载着红军桥的由来。资料图片

  时光荏苒,虽然木板桥已经太过狭窄,有些无法适应现在生活需要,但村民不愿拆除,而是在下游200米处重新修建了一座水泥公路桥。红军桥蕴含着百姓对红军的怀念感恩之情,它不仅融入到了少寨村民的生活里,也融入到了少寨村民的心里。

  走进黔东南这片红色土地

  细细品读,每一页都令人震撼

  黔东南的魅力还在于

  它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人文景观

  这里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㵲阳河

  世界自然遗产云台山

  有西江千户苗寨、肇兴侗寨

  还有凯里酸汤鱼、牛羊瘪、侗家腌鱼等特色美食

  这里是全国苗族侗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

  被国家列为“中国苗侗风情国际旅游目的地”

  被誉为“歌舞之州、生态之州、百节之乡”

  和“世界十大返璞归真旅游目的地”

  在黔东南,你将感受不一样的风情

  打卡贵州红色旅游胜地①|来爽爽贵阳找寻红色印记

  打卡贵州红色旅游胜地②|来转折之城红色遵义重走长征路

  打卡贵州红色旅游胜地③|六盘水:探寻红色记忆 感悟“三线精神”

  打卡贵州红色旅游胜地④|安顺:重温峥嵘岁月 传承红色基因

  打卡贵州红色旅游胜地⑤|铜仁:参观红色圣地,缅怀革命先烈

  打卡贵州红色旅游胜地⑥|走进毕节,聆听巍巍乌蒙的红色故事

  打卡贵州红色旅游胜地⑦|在黔南,邂逅一段红色历史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统筹 周文君

  综合整理 杨羽 曾田

  资料来源 中国纪念馆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

  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

  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

  黎平会议纪念馆等

  编辑 刘思博

  二审 李劼

  三审 闵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