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全力以赴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贵州日报》今日推出第十六期“悟思想伟力·看实践创新”特别报道

  • 作者:
  • 编辑: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4-05-15 08:17:00

1.jpg


2.png

全力以赴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县域发展和县域治理作出系列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县域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关键在县域,潜力在县域。近年来,全省各县(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立足实际、竞相发展,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不断展现城乡融合新气象。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壮大县域特色产业。本期专刊,聚焦贵州深刻认识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全力以赴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3.png

扫码观看 《悟思想伟力·看实践创新》 微视频


  【总书记的话


  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培育一批农业强县、工业大县、旅游名县,促进农民群众就近就业增收,因地制宜推进城镇化进程。


  ——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


  【我们的实践


兴业强县富民 县域经济迸发新活力

  

  赤水河畔,白酒产业从一家独大到集群发展;铜仁江口,飘香的抹茶从这里走向世界;修文猕猴桃、锦屏羽毛球……这些耳熟能详的“贵字号”产品皆出自身在“城尾乡头”的县域。摊开全省经济地理版图,我省约有89%的面积、70%的人口、63%的经济总量都在县域。


  去年,省政府出台《关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今年3月,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在贵阳召开,释放出我省“做大做强县域主导产业”的强烈信号。


  县域经济,重点看产业。主导产业是县域经济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的集中体现,是立足当地特色资源、经过长期发展积淀而打造成型的比较优势,是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产业提级、项目提速、民生提档……在市场和政策的推动下,根据资源禀赋,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旅则旅,小县亦有“大作为”,县域经济正在迸发新活力。


4.png

黄果树大瀑布 图片来源:安顺市委宣传部


  壮大主导产业


  拥有14.95亿吨磷矿、2.16亿吨煤矿储量,境内“六高一铁一港口”的立体交通网……各类资源赋予了瓮安县工业独特优势。


  4月,瓮安经济开发区精细化工园内,贵州江山—瓮福新材料及电子化学品项目建设正酣。这一由瓮福集团和江苏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强强联合打造的重大项目是我省当前新材料及电子化学品项目落地单个体量最大项目,也是瓮安县完善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的重大战略举措。


  “项目建成将成为磷化工产业中少有的构建磷酸湿热并举、有机无机兼备、‘三酸两碱’齐具的工业4.0智慧化工产业园,预计解决就业约3500人。”江山—瓮福公司副总经理张金栋说。


  发展县域经济,首先要找准主导产业。


  在酒都仁怀,包材、物流、酒储、原料储备等白酒配套企业相继入驻,白酒产业链不断完善;在“吉他之乡”正安,拥有288项吉他相关专利、77项商标的正安吉他拨动着世界“心弦”。


  一条条主导产业串珠成线、连片成带、集群成链,成为支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5.png

位于贵州正安经开区的正安国际吉他园。 正安县融媒体中心 杨媛媛 摄


  发展特色农业


  又到了枇杷成熟的季节。4月10日,记者走进荔波县朝阳镇八烂村更坡组,沿着产业路蜿蜒而上,漫山遍野的枇杷树进入视野。


  “今天采摘的品种是早钟,整个果园大概采到5月中旬前后。目前已经采了4000多斤,今年预计能采6万斤左右。”当地枇杷种植大户陶小勇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据了解,每年枇杷成熟的季节,就有广东、湖南等地的客商来批量收购。采摘量大的时候,仅八烂村的枇杷日销售额就能高达100万元以上。截至目前,荔波县种植枇杷2.92万亩,投产面积1.51万亩。2023年总产量1.18万吨,带动就业1.8万人,总纯收入1.33亿元。


  优美的果园既是一道靓丽的风景,更是一项长效增收的产业。荔波的枇杷不是特例,威宁的苹果、镇宁的蜂糖李、都匀的毛尖、安龙的蘑菇、大方的天麻等一批批独具特色的农产品源源不断走出大山,让千万农户因为山的馈赠挑起“金扁担”。全省各县突出地域特点建成产业,以产业振兴引领经济发展,勾画出一幅产兴民富的魅力图景。


6.png

黔南州“好花红”文化体验行“流光溢彩·荔波夜”在荔波古镇启动。 荔波县融媒体中心 莫珍桃 摄


  增强发展动能


  厚植高质量发展沃土,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全省上下大力优化营商环境。


  “银行工作人员上门为我办理了贷款,利息很低。”丹寨县乐飞水产品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吴荣说,这极大地减轻了公司运营的经济压力。


  在从江县,从江农商银行围绕县域特色产业,聚焦服务实体经济导向,与从江县农业农村局联合成立“金融助力特色产业”工作专班,推出“桥头堡·振兴贷”“乡村振兴·产业贷”等特色信贷产品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县域经济落到老百姓具体的感受上,就是水电路气房、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需求。当前,以“四改”为载体的城市更新行动在我省各地多点开花,在此进程中,小巷院落里有最真切的民声。


  “以前路面虽然是水泥路,但凹凸不平,改造铺设了沥青路,也划了停车位,设立了充电桩。”三都水族自治县凤羽街道沿江社区居民莫明询对改造后的社区十分满意。


  一处处产业的快速发展,一个个项目的加速建设,一项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实事,展示着贵州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乘风破浪的强劲势头。(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彭怡 牟绍莉


  【专家的解读


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县域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培育一批农业强县、工业大县、旅游名县”。贵州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出台3份文件,推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在工业、农业、旅游业领域涌现出一批卓有成效的典型案例。


7.jpeg

贵州磷化集团厂区。


  突出优势:发展壮大工业主导产业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就推动新型工业化作出一系列部署,2021年提出了抓主导产业、抓龙头企业、抓产业链条、抓园区建设、抓要素保障、抓生态环保“六个抓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主攻方向,突出主抓“六大产业基地”,各市(州)、县(市、特区,以下统称县)明确主导产业,逐一制定“一图三清单”。“六大产业基地”辐射的35个县工业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如近3年来开阳等规上工业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


  各县立足特色,大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一是发挥矿产资源优势,发展“富矿精开”型产业。大力发展矿产资源精深加工,取得明显成效,具备条件的新质生产力呼之欲出。比如,福泉市的新能源电池材料、六枝特区的煤焦氢、务川自治县的氟钡新材料、天柱县的钡盐精细化加工、凯里市的光伏玻璃等产业就是其中代表。总投资730亿元的“贵州毕节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落地织金县,成为贵州史上最大工业投资项目。二是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依托人口基数大,劳动年龄人口占比高、年纪轻,用工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有效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增收。比如,安龙县、纳雍县等地从小产品切入,发展纺织服装等产业和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以产业带就业。三是发挥乡贤返乡创业优势,发展能人带动型产业。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吸引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返乡考察、投资,推动“人回乡、钱回流、企回迁”。比如,正安县全面实施“凤还巢”工程,加大对返乡创业人员的扶持力度,成功打造正安吉他文化产业园。


8.jpg

晨雾中的湄潭万亩茶海。罗星汉 摄(贵州图片库发)


  接二连三: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在坚守粮食安全底线、守住耕地红线、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基础上,围绕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深化农业特色产业结构调整,强化市场导向、要素保障、标准引领、科技支撑,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聚焦品种品质品牌做好“土特产”文章。2023年,县域经济创造了全省83.12%的农业增加值,成为全省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一是持续做大规模。2023年,全省茶叶、蔬菜、辣椒、中药材产量分别增长8%、3.8%、3.2%、7%,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增长5%,涌现出湄潭、关岭、镇宁等一批特色农业重点县,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1200家,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正从粗放量小向集约规模转变。二是突出要素赋能。选派乡村振兴指导员、科技特派员、金融助理员向县下沉,帮助地方选准主导产业、提升科技含量、对接金融资源,形成合力提升农业发展能力。三是提升加工水平。以山地特色农业资源集中的县为重点,积极推动特色农产品加工向园区集中,分级分类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2%,涌现出修文县猕猴桃、余庆县水稻全产业链典型县。四是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发挥山地特色农业多重功能,培育发展观光农业、农事体验等业态,推进“山地农业+文化、+康养、+旅游”等,建设贵定、赤水等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


9.jpeg

贵阳路边音乐会。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涛 摄


  聚焦要素: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贵州是“公园省”,很多县都有优质的旅游资源,甚至是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各地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加快补齐交通、高品质住宿、特色餐饮等短板,推出“支支串飞”等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和产品供给,切实提升服务质量水平。通过节会赛事、民族文化、街边音乐会等方式,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激活文旅发展新动能。


  用好自然珍宝、文化瑰宝“两个宝贝”,吸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黄小西吃晚饭”深入人心,近悦远来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正在形成。一是自然景观吸睛。如,黄果树和龙宫、小七孔、梵净山、赤水丹霞、百里杜鹃、织金洞等,以其独特的景观享誉世界,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二是多彩文化增韵。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声声悦耳的侗族大歌、苗族飞歌等,为“村超”“村BA”火爆出圈厚植了底蕴,“黎从榕”正在建成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大湾区康养“后花园”。修文县龙场王阳明悟道地、镇远古城、平坝区天龙屯堡等成为亮丽名片。三是红色文化铸魂。红军足迹遍及我省9个市(州)60多个县,在贵州留下长征不可移动文物753处。各地依托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建设,推动红色资源、红色景点串点成线,以此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


10.jpg

贵州“村超”现场。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纯亮 摄


  久久为功:持续为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底盘”


  各县持之以恒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竞相发展,推动产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强县与富民并举。一是县域经济总量稳步提升。全省县域经济总量由2012年的4132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1.31万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63%。仁怀市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元,盘州市、兴义市突破500亿元。二是县域综合承载能力明显提升。县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高,24个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0%。近3年,全省县城新增常住人口超过68万人,完成进度与“十四五”全省县城新增100万人的目标大体相当。三是县域重点民生持续改善。坚持守底线、促发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巩固拓展,教育医疗水平加快提升,社会保障网更加牢固。


  2023年,省委、省政府趁势而上,下发《关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明确了40条政策措施,提出了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即:到2027年,县域经济总量占全省经济总量比重达65%左右,县域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0%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0%以上,县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省政府在今年3月28日召开了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进一步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向纵深推进,对于抓实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积极对接产业转移具有重要意义,必将持续为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筑牢坚实“底盘”。(芶红礼 作者单位:中共贵州省委政策研究室)


走好具有自身特色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


  县域强,则全域强;县域兴,则全省兴。县域经济是区域发展的基石,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县域发展和县域治理,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为我省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有关部署要求,立足县域实际、竞相发展,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的生动实践证明,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是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的坚实支撑,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我们要深刻认识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重大意义,聚焦重点目标任务,更加奋发有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11.jpeg

村民在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朱昌镇农业园区为梨树疏花。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纯亮 摄


  因地制宜推进县域产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善于抓最具特色的产业、最具活力的企业,以特色产业培育优质企业,以企业发展带动产业提升。各县域始终把产业发展摆在首要位置,立足自身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和功能定位,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商则商,选好抓好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县域特色经济,持续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对涉及新型综合能源、白酒、算力等“六大产业基地”建设的县域,支持围绕主导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对农业基础条件较好的县域,支持因地制宜发展山地特色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特色生态食品,山地特色农业正呈现出规模扩张和质效提升并进态势,优质特色农产品“出山”“出海”道路越走越宽。对文化旅游资源富集的县域,围绕旅游产品创新、业态丰富、质量提升、运营健康,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有效支撑了县域经济发展。


  实践证明,产业是县域发展的根基,推动县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要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县域发展和治理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强县域、兴园区、抓发展的鲜明导向,因地制宜育产业,躬身实干增实力。要立足县域特色资源优势,推动县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留在县域、下沉乡村。要把准功能定位、立足资源禀赋,围绕国家所需、自身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科学务实谋划县域发展路径,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特色发展道路。要引进和培育有活力、优质市场经营主体,持续激发新动能、赋能新活力,提升县域特色产业及特色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2.jpg


村民在石阡县龙井乡卫生院规范化数字门诊进行远程会诊。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慧 摄


  统筹推进县域空间布局优化和产城一体化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各县域坚持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统领,尊重县城发展规律和乡村发展规律,合理规划布局县域“三生”空间、富民产业和人口集聚,持续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发展质量,切实增强县城对县域经济、对乡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分类发展。对贵阳、遵义周边和黔中城市群范围的县城,要求融入城市或城市群建设,主动承接人口、产业、公共服务资源等转移。对具有资源、区位、产业等优势的县城,提出要壮大特色富民产业集群,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和城镇化吸纳能力,因地制宜发展先进制造、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专业功能县城。对民族地区的特色小县城,要加快改造更新,提升宜居宜业水平。坚持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县域统筹。统筹部署县城的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等各项工程,持续强“硬件”、补“软件”,提升县城品质和治理水平,更好满足县域内农民到县城就业安家和县城居民生产生活需要,稳步推进“人、产、城”互动融合和一体化发展。县城宜居宜业水平、幸福感、满意度持续走高,有效彰显了我省县域发展的活力及影响力。


  实践证明,县城是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天然载体,是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战略支点。要统筹城乡规划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规划设计,统筹城乡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空间协调联动,优化城乡空间融合形态,提升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城乡空间发展的协同性整体性。要积极探索“产城一体化”发展模式,以“园”兴城,以“城”促“园”,突出民族、地域特色,提升产业支撑度,推进宜居、韧性、创新、智慧、绿色、人文等新型城市建设。要坚持把以人为核心、以产业为基石、以产城融合为标志,作为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建成各具特色、各美其美、富有活力、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县城,提升县域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不断完善县城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并向乡村延伸覆盖,推动县城及县域经济更高水平发展。


13.jpeg


  积极探索县域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权,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我省积极探索县域发展有关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稳妥推进相关改革试点。全面探索扩权强县改革,对于应该委托、能够委托且县级能接得住的权限,依法依规委托县级行使,包括县级政府投资项目决策、资源整合使用、审批管理等相应权限,同步加强县级承接能力、监管体系、容错激励和追责机制配套建设。通过扩权、赋能、权责利义对等,调动县级政府发展县域经济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县域经济社会建设投融资机制。持续规范县级政府投融资管理,压实防范债务风险主体责任,提升政府及平台机构投融资效益。在行政审批、用地管理、财税金融、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放管服”改革,为经营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县域经济发展建立了工作机制、提供了制度保障,有效推动县域工作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体制机制创新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勇于打破县域经济发展固有思路、固有路径、固有体制等依赖,创新体制机制,大力营造县域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进一步加大对县域特色优势产业的支持力度,落实新型城镇化发展政策,深化“放管服”改革,改善硬环境,优化软环境。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将其贯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全领域,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发展,深化改革增强发展活力。要突出现代市场思维,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合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夯实基础。(朱满德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


来源 贵州日报

编辑 骆航念

二审 胥芬芳

三审 田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