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打开美丽乡村任意门|在大利侗寨寻得桃花源

  “又见深秋的大利。”在微信朋友圈发出照片的一刻,就收到回复:“居然去了大利,实名羡慕。”随后又有“好看”“在哪里?”等诸多回应。作为中国第一批传统村落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贵州黔东南榕江大利侗寨的价值和美好正在被外界发掘。


  深秋的大利侗寨。曹雯 摄


  初见大利侗寨是在2020年秋,行车于蜿蜒盘旋的山道上,高大的杉木从两边迅速飞过,只留下一片绿色的影子。“你看,路边有人在画画”,车上有人这样喊道,再抬眼,大利侗寨便忽然出现在公路下面的山谷里。薄雾下升起袅袅炊烟,在青山的环抱下,古朴的侗寨神秘而恬静,很难不让人产生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的感慨。事实上,大利侗寨就是这样的存在,并以此吸引了一批参与乡村发展新浪潮的年轻人。


  井上见·大利侗寨。


  在90后贵阳小伙张十八心里,大利侗寨是“贵州最美的寨子,没有之一”。他从6年前意外找到这片桃花源后,便没有再离开。开民宿是张十八融入当地生活的方法,10月25日,我在大利侗寨遇见张十八时,他依旧站在民宿的建筑工地上,只是6年间,张十八的民宿从一家变成了三家。最新的一家正在建设中,最初的那家变成了好吃好喝的地方,中间的那家曾入围全球最大专业建筑设计网站“建日筑闻”提名项目——又名“井上见·大利侗寨”。


  两年不见,大利侗寨又有了变化。村子里不少地方都在改建房屋,但依旧遵循传统建筑工艺,不会砌水泥房子。村民们聚在河边“吃酒”,记得上一次来的时候,也是这样,我和同事还一起大胆品尝了宴席间的“腌肉”。


  村民们在河边“吃酒”。石凯 摄


  “井上见·大利侗寨”民宿位于村口的古井之上,因地势较高,站在房间里可以俯瞰整个村子。在这里,还探索到一些有趣的事情,比如,如何在村子里虚度时光,如何探寻“乾隆古道”,如何做个合格的山民,如何聆听侗族大歌等。作为张十八与80后建筑设计师周贞徵的合作作品,民宿的透光性与自然感以及内部陈设都独具匠心。从大堂到房间,都使用了侗寨布艺产品做装饰,而这些也都是周贞徵带领当地妇女开发出来的。


  据了解,周贞徵最初进入大利侗寨的时候,做的并不是建筑,而是与一个文化遗产基金会一起,成立“妇女纺织合作社”。周贞徵曾说:“从外面看,好像是我们在帮助当地妇女,但我们在整个村子里学到的,是对生态循环的思考。”


  张十八与周贞徵。


  事实上,在周贞徵到来之前,已有100多位人类学者来过大利侗寨考察,他们发现这里的食物、衣服、房子,都是自己“种”出来的,几乎没有受到“全球化”的影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北京)主任助理、全球文化遗产基金会项目总监李光涵,在北京大学攻读文化遗产保护博士时,就曾把大利侗寨作为一个典型案例研究和推广。“现在,一些哥伦比亚的部落村寨已经开始研究和学习大利。”李光涵认为,自给自足和开放之间的尺度,在大利侗寨恰好停留在一个微妙的平衡点。


  2017年,周贞徵带着大利侗寨的妇女们前往北京参加设计周活动。同年,11月12日,大利侗寨的妇女们和她们的手艺,登上《纽约时报》。


  大利侗寨的妇女们和她们的手艺,登上《纽约时报》。


  “侗族人以黑白为美,最高级的侗布会呈现出一种亮黑色,在阳光下,又泛着神秘的蓝紫色光泽。”周贞徵表示,与人们传统印象中色彩浓郁的少数民族布料相反,侗布呈现出一种意外的克制,自带神秘高级感,很受高端市场欢迎。


  侗布设计的椅子。


  听了以上诸多故事,就不难理解“井上见·大利侗寨”动辄上千元的住宿消费背后的市场需求。采访的最后,有游客推着行李离去,临行前与张十八亲切告别,感谢他帮忙在村里预定了车辆。


  夜色中的大利侗寨。


  对于游客而言,寻找今天的“桃花源”并不需要跋山涉水,从高铁榕江站到大利侗寨,仅需半个小时车程。除了“井上见·大利侗寨”这样的高端民宿,大利侗寨也还有十余家朴素大方的乡村客栈可以选择。在榕江,民宿正在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突破口,在动态平衡中联结着过去与未来。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曹雯

  图/除署名外受访者提供

  视觉/实习生 黄露

  编辑/陈江南

  二审/赵相康

  三审/黄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