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践行“两山理论”解新题,一树绽放“多产花”

  黔北,巍峨的大娄山脉亘古连绵。秋日里,一场特殊的丰收在绥阳县的群山中酝酿。


2_副本.jpg

宽阔水保护区管理局联合村民在海拔800米地带用当地野生种子成功自主培育盐肤木种苗。


  9月4日,记者走进宽阔镇红河村,满目青翠。在千亩“五倍子+”复合经营示范基地,一棵棵盐肤木上饱满的五倍子,与套种的烤烟即将双双进入采收期;林间,600余箱中蜂再过个把月也将迎来“甜蜜财富”;林下天麻、黄精、白芨等各类中草药正茁壮成长。


  绥阳县位于大娄山脉中段,是全省保护区最多的县,拥有自然保护地11个,其中国家级保护地2个,省级保护地1个,县级保护地8个,23600余人生活在保护区境内。长期以来,各地保护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民生任务繁重。如何兼顾生态与发展,是全县面临的重要课题。


12_副本.jpg

红河村五倍子藓床培育基地。


  近年来,绥阳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生态保护与发展新路径。全县因地制宜,聚集人力、智力、资金,充分利用盐肤木资源禀赋,探索创新发展方式,形成盐肤木花养蜂、叶结五倍子、树下种中药材、蔬菜等的生态立体复合经营模式,带动各个乡镇抱团打造“五倍子+”生态产业集群,让一棵树上开出数朵“产业花”,搭上绿色转型发展快车,开启了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不断激出生态红利。


3_副本.jpg

宽阔水保护区管理局联合村民在海拔800米地带试验种植的盐肤木实现一年结倍。

  

  要生态也要发展,围绕“两山”论破题


  如何冲破保护与发展的困境,红河村最为典型。


  红河村位于宽阔镇东部,与宽阔水国家自然保护区相嵌,全村15个村民组3662人,散落在崇山峻岭的褶皱间,占地39平方公里。曾经,由于海拔高、交通闭塞,良好的生态不能转化为经济效益。年轻人在村里找不到出路,纷纷外出务工,土地撂荒、收入减少……村经济陷入恶性循环。


  为打破困境,红河村群干心里憋着一股劲。村里曾尝试发展小规模花椒、樱桃、无花果、乌骨鸡等种、养产业,都因缺乏技术以失败告终。曲折的探索过程,逐渐消磨了村民们的信心。


10_副本.jpg

五倍子。

  

  戮力同心斩穷根。2016年,宽阔水保护区管理局成为红河村挂帮单位,为全村谋发展、破困局注入强劲力量。经反复考察,决定利用大娄山区丰富的野生盐肤木蜜源,发展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的中蜂养殖产业。


  为增加蜜源,在管理局带动下,红河村流转200亩撂荒土地,结合退耕还林等项目,从重庆酉阳县进购了一批盐肤木苗,开启了产业试点工作。


  “在保护区谋发展绝对不能搞大开发,产业选择必然是利于民、利于生态、利于保护。”宽阔水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余登利说,盐肤木属速生木,不仅利于生态修复,还能激发林蜂、五倍子等多种产业效益。


1_副本.jpg


  以技术赋能,一树绽放“多产花”


  得知宽阔水保护区种植盐肤木发展中蜂的消息,省林科院邱建生博士带着五倍子产业课题找到了红河村。


  “盐肤木是五倍子寄生的最佳树种,而五倍子作为一味重要的‘工业味精’,在日化、化工、军工、医药等几十个国民经济产业加工生产工艺运用广泛,比如饲料替抗、5G通讯、光刻胶等方面利用前景广阔,附加值非常高。”邱建生博士在红河村发展五倍子的想法与管理局不谋而合。


9_副本.jpg

绥阳县经开区苗老滕生物养生有限公司生产的牙膏。目前该公司已经生产含五倍子提取物活性成分的牙膏。

  

  在遵义,五倍子并不是新鲜“玩意”。早在上世纪90年代,遵义五倍子产业就已经风靡一时。


  “1993年,村民采集野生五倍子卖,一斤干的可以卖到十几块钱。”宽阔水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杨昌乾说。曾经,在原遵义二化厂带动下,遵义一带形成了五倍子加工中心、原料中心、产品研发中心。县林业局也曾组织专员在国有林场种植盐肤木发展五倍子产业,积累了一定经验和群众基础。但由于技术与市场发展等原因,遵义五倍子产业并未兴起。


5_副本.jpg

茅垭镇和平村返乡创业青年黄志杰(中)与创业合伙人展示今年丰收的五倍子。

  

  “五倍子有三要素,盐肤木、藓、蚜虫,缺一不可。叶上要成功结出倍,对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要求非常苛刻。”杨昌乾说。


  各方资源聚集,红河村再探五倍子产业路。2018年,依托林业局、省林科院、保护区管理局、县林业局专家团队的科技支撑和项目扶持,红河村建立集藓床培育、种虫繁育、苗木种植于一体的试点基地,并首次成功培育五倍子。


  技术赋能,老产业焕发新活力。如今,红河村种植五倍子2200亩,中蜂养殖600余箱,林下套种黄精、天麻等中药材60余亩;林下烤烟、辣椒等300余亩;培育五倍子苗木5亩,“五倍子种虫”繁育基地2000平方米。通过集成增效方式,构建起“盐肤木花养蜂采蜜、复叶结倍、林下培育中药材”的林下经济发展创新模式。在红河村示范带动下,宽阔水保护区周边6个乡镇12个村寨纷纷加入“五倍子+”产业发展。


7_副本.jpg

茅垭镇和平村返乡创业青年黄志杰与合伙人的中蜂养殖基地。

  

  富民兴村,“引凤还巢”产业旺


  “书记,快来帮我称一下货。”晚上8点,村民熊伟风尘仆仆地开着面包车来到村委,嗓门格外响亮。


  3年前,他还是县城里一名专职的长途客车司机,如今已成了村合作社62名社员之一。


  这两天,熊伟从周边乡镇及邻近县区各地收购五倍子,收购价每斤9元到9.2元,并以每斤10元价格交给合作社。收购成本花了4000多元,只赚了400多元。然而,面对这“不划算”的生意,他却信心满满。不仅如此,当晚仍有不少社员连夜陆续从各地赶回来“交货”,个个干劲十足。


8_副本.jpg

绥阳县经开区佳倍生物有限公司每天要产出1吨猪饲料添加剂,其中五倍子所含的单宁酸是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村里种植的五倍子专供贵阳单宁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原料需求大,我们发动社员为五倍子产业经纪人收购原料。一边做强产地,一边打造规模化的五倍子集散中心,增加产业价值链。”红河村支部书记王国权说,为了保证社员效益,合作社将以公司签订收购价格为标准,每斤抽出1元作为村集体收益后,剩余盈利部分让利给社员分红。


6_副本.jpg

  

  产业振兴引发的“引凤还巢”效应不止于此。茅垭镇和平村的黄志杰放弃月薪过万的石材生产管理工作,选择回到村里与3位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起成立中蜂养殖合作社。在宽阔水保护区管理局的帮扶下,种植420余亩盐肤木,建成120余箱中蜂基地,打造“蜂鸟谷”蜂蜜品牌。


  红河村的赵恒带着江西媳妇回到村里,改建老宅、猪圈和烤烟房,修了全村最大的民宿,同时可接待近百名游客。近年来,红河村凭借优良的生态,吸引了众多重庆、广东等地游客前来避暑度假。产业兴旺,让不少在外的年轻人看到家乡的发展前景。如今,全村发展民宿21家。当地特产的蜂蜜、林菜也成了乡村旅游的热门消费品。


4_副本.jpg


  近年来,绥阳县五倍子、林蜂等产业累计实现产值近1000万元。在“五倍子+”模式带动下,全县人工种植盐肤木林超3000亩、抚育改造野生盐肤木林分1万多亩。五倍子平均亩产干倍达110公斤。宽阔水保护区“中蜂”养殖户发展到324户,年产盐肤木花蜂蜜2.65万斤,户均收入1万余元,养蜂已成为保护区群众增收的重要来源。


  “全县各地试点成功,为我们走好五倍子特色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之路,增加了十足的信心。同时,我们拥有贵州苗老藤公司生物养生有限公司、佳倍生物有限公司等在牙膏、饲料生产的企业资源优势,这些都是五倍子提取物运用的优势领域。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国有平台公司,集成打造五倍子产业集群,培育壮大经营主体,不断补链、强链,有序推进五倍子苗木培育、种植、生产加工与产品研发的全产业链发展。同时带动林蜂、林药等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绥阳特色优势产业。”绥阳县林业局副局长蔡鑫说。


11_副本.jpg

红河村林下立体经济示范点。


  

  【记者手记】


  林下经济不能简单地做“加法”


  林下经济是贵州林业产业的重要突破口。近期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


  林下经济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林业发展创新思考。在采访中,省林科院邱建生博士强调,林下经济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林下种植、养殖的集合体,不能简单地做“加法”。在产业选择上,要结合实际,依托资源禀赋,进行要素组合,开展价值创造,兼顾经济、社会、生态的三效融合,更要关注产业背后的价值链和延伸空间,这是产业能否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


  在实践探索过程中,绥阳县立足当地生态环境结构,从一棵盐肤木上发展出五倍子、林蜂、林药、林菜等多种“天然适配”业态,并以五倍子强大的产业价值链,降低产业风险,实现“1+1>2”效应。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采丽

  编辑 鲁媛

  编审 闵捷 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