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女性榜样|苗乡女支书顾兰花:“只要村民有需要,我会一直干下去!”

文/图 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周雅萌


  人物名片:

  顾兰花,女,1968年出生。凯里市凯棠镇杨家村梅香寨村民,现任凯里市凯棠镇杨家村梅香村支书。在粮食不够吃的年代,她率先推行科技种田新法,让大家吃上饱饭;山区缺医少药,她自费上卫校,掌握了医疗技术,成了苗乡“女华佗”;为让乡亲们脱贫,她继承并发扬苗家传统刺绣技艺,带领村民发展苗绣产业,让苗绣走出国门。顾兰花曾先后被评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贵州锦绣计划妇女致富能手”“黔东南州优秀共产党员”。


顾兰花 采访对象供图.jpg

凯里市凯棠镇杨家村梅香村支书——顾兰花(采访对象供图)


  梅香村,贵州省三类贫困村,贫穷的日子如同火与钢,铸就了这里苗家人坚强、不服输的性格。


  不让须眉的女支书顾兰花就是其中典型。面对产业发展滞后,村子严重贫困的实际情况,她敢为人先,成功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成为梅香村的名副其实的领头人。


  种田“好能手”


  青年的顾兰花是邻村大坪人,生活及家庭环境相对优越,20岁时,她与丈夫一见倾心。但父母虽因男方家乡过于贫困而百般劝阻,但心意已决的顾兰花却“铁了心”嫁到梅香。


  “我看中的是这个人。”顾兰花回忆说,出嫁后,她随从部队复员回乡的丈夫在凯里市生活,平时磨磨芋、发豆芽、开饭店,农忙回家种田,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城里的生活好了,但家乡的那碗“金沙饭”却让她始终放心不下。


  丈夫家乡梅香村虽然山高树木葱郁,但是水源十分匮乏。全村耕地仅400余亩,大多数都是广种薄收的“望天田”,年人均粮食不足250公斤,村民只有靠种苞谷、小麦、红苕才能填饱肚皮,成为远近闻名的“穷窝窝”。


  每当端起“金沙饭”(大米掺碎玉米混煮),顾兰花便难以咽下,泪水禁不住滚落。


  “为什么粮食老是不够吃?”她思忖着,稻田也不比娘家少呀。


  通过观察,顾兰花发现这里沿袭着自留种的习惯,也从不打田埂,割秧草追肥……把秧栽下去了,就顺其自然。


  为了让稻田坐水耐旱,次年耕田时,顾兰花先一锄一锄地筑紧田埂,用木枋夯平,抓田泥糊田埂,像平水泥地一样。“‘名堂’多!”村民讽刺说。


  一天,在晒谷场上,她第一个买来杂交水稻种子,推广应用水稻两段育秧方法,说:“这样搭架子,将开始发芽的种子,放在编织袋上,然后,盖上大棚,里面放一口锅,加温,7天后,分栽寄秧水田,40天后,再移栽。”“秧苗均匀,成活率高,增产。”顾兰花说。


  由于程序复杂活路多,顾兰花的公公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几个月后打谷子,顾兰花的公公看到1.3亩收得2200斤,比以前增产了一倍多时,他终于在儿媳妇面前认了输:“‘老一套’不行了。”


  顾兰花旱地育秧,拉绳栽秧等现代农业良种良法,慢慢在梅香村得到推广,村民也因此吃上了饱饭。


  “古话说得好:‘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我相信正确的事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回忆起那些年吃得“苦头”,顾兰花淡然一笑,艰辛之余更多的是欣慰的喜悦。


6G2A8460.jpg

被称作“刺绣女支书”的顾兰花


  刺绣“女状元”


  自幼精于刺绣的顾兰花,在2013年参加了当地妇联举办的“百佳绣娘”大赛,这次比赛不仅让她获得了“刺绣女状元”的称号,也让她看到了苗绣这一传统工艺的商机。


  她认为,梅香村虽然穷,但这里有很好的苗绣手工艺,如果能把村里会刺绣的妇女组织起来搞刺绣,一定可以增加收入。

  擅于打籽绣的顾兰花这种绣法有独特理解:“打籽绣,用的线与其他的绣法不同,它的这个线,由好几条特别细的线扭成一股,再用独特针法,绣出‘籽’一样的形状……线做得好,针法使得准,‘籽’绣得圆润,出来的图案就会很好看。”


6G2A8421.jpg

顾兰花组织村里妇女学习刺绣技术


  说干就干,顾兰花做的第一件事是组织村里的妇女学习刺绣技术,她毫不吝啬地将自己多年的独门刺绣技术教给村里的妇女们。“一方面想让这份传统手工艺能够传承下去,另一方面,也想让大家尽快上手。”


  但在教学之初,很多人不理解她的做法,觉得刺绣耗时长,产品也无处销售。“我们的东西是好的,但绣出来没地方卖是最大的问题!”顾兰花坦言,那段时间,她基本天天在外面跑,到处找企业来投资。


6G2A8419.jpg

绣娘们正在刺绣


  2015年,顾兰花组织创建了凯棠镇梅香兰花手工刺绣基地。刺绣基地开办苗绣班,每期能为四五十位绣娘做培训,一期培训班的时间在一周到半个月不等。


  顾兰花解释说:“这要取决于绣娘学习的速度。而且,年轻人没基础,需要手把手教;老人有基础,但还是年轻人订单完成得更好,所以我们现在把学生都交给老人教,一代教一代,让她们有接班人,把苗绣传承下去。”


  2016年,在凯棠镇政府和妇联的帮助下成立了凯里市苗乡锦绣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在,梅香村280位绣娘中有七八十位能够承接苗绣订单,每人每月收入最低1500元。


6G2A8426.jpg

合作社绣娘制作的刺绣半成品


  有了刺绣合作社抱团发展刺绣产业,上至80多岁的老妪,下至20多岁的留守妇女,都在合作社承接刺绣订单。绣娘们手工绣的手机包、领带、衣绣、裙绣、鞋绣,包括半成品和成品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帮助已销往全国各地,甚至远销美国、德国、俄罗斯、瑞士等国家。


  在顾兰话看来,这一做法把绣娘们组成一个团体,共同培训,共同工作,实现了年轻妇女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不仅收入提高了,而且解决了“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


  “我们很感谢国家,‘锦绣计划’让妇女在家门口就有钱赚,把这个政策用好,就能勤劳致富。我们要感恩党,跟党走。”顾兰花说,“现在看到刺绣带来的收入不仅改变了村庄的面貌和妇女的经济状况,更改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和精神面貌,创业中所有的苦和累都是值得的。”


  苗乡“女华佗”


  1996年元旦节,顾兰花公公因患胃癌晚期,她一直守在床前。老人弥留之际,紧紧地捏住她的手,吩咐道:“我走了,你妈和老三……就拜托你了……”


  那一刻,她悲痛欲绝,默默颔首。


  回到梅村香不久,村里的村医不幸离世。她婆婆要徒步到3公里外的镇医院才能看上病。“上一个坡出一身汗,感冒又引发高血压、糖尿病。”


  老公公去世的打击加上婆婆体弱多病的现状,让顾兰花意识到:偏远山区群众“缺医少药”的情况非常严重,必须要想办法解决。因此,她下定决心从零开始学医,帮助梅香村村民。


  为尽快掌握从医技能,顾兰花先到凯棠镇卫生院跟班学习,后又自费到黔东南州卫生学校学习了三年。2008年,梅香村卫生室成立,她如愿以偿地当上了村卫生员。


  但万事开头难,组织本村老年人进行体检,思想封闭的个别村民说,那是抽血卖;打预防针,讲是搞结扎手术……影响了梅香村的卫生工作。


  2013年重阳节,顾兰花自掏腰包3000元,开展健康教育及文艺活动,免费给80多名老年人进行体检,同时,举行集体会餐,每人都赠送一张脸巾纪念品,对村民进行卫生健康知识宣传。


  之后,梅香村公卫、体检、预防接种工作,不用入户,只要在村级活动室,用喇叭一喊,大家就集中到村卫生室。因此,她连续7年被凯里市卫生部门评为“先进个人”。


6G2A8478.jpg

如今风景美如画的梅香村


  梅香村,在顾兰花的努力下,正在悄悄发生变化:2014年,梅香村贫困村摘帽;2017年贫困发生率为0.4%,村集体经济达4.35万元,全村贫困户脱贫12户54人,实现了贫困村、贫困户“双出列”。


  如今,梅香村终于撕掉了贵州省三类贫困村这个“标签”,女支书顾兰花用实际行动对向当地村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谈到未来有什么想法时,顾兰花只说了一句话:“只要村民需要,只要我还能干得动,就一定会好好做下去,把梅香村建设得越来越美丽!”(责任编辑:赵飞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