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正文

读方志 行贵州·视频故事 ⑦ | “黄小西,吃晚饭”之赤水的红与绿

微信图片_20231123174235.jpg


红色和绿色,是强烈的对比色,但在这里相互交织,和谐统一。


丹山瑰丽热烈,如同云霞绚烂;翠林清新宁静,宛若绿波荡漾。本期“读方志 行贵州”,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赤水,寻找它的色彩印记。


赤水,因红色的赤水河而得名。赤水河的红,除了本身的颜色,还有背后那层无法忘却的红色基因。1935年,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赤水河,留下了“四渡赤水”的经典战例。


1721983745464243.jpg


赤水河也是一条遍布美景的河流,它流经了中国最大的丹霞地貌区——赤水丹霞。作为贵州第二个世界自然遗产,赤水丹霞全域面积达1200多平方公里。赤红的峰峦、方山、石柱、崖壁、沟壑等星罗棋布,世界自然遗产地以丹霞地貌、瀑布群、竹海、桫椤、原始森林为主要特色。


赤水的绿,既有亿万年前的植物界“活化石”桫椤,也有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竹类国家森林公园。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面积达133平方公里,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面积最广的桫椤林区,是珍稀濒危的动植物的家园。


拥有百万亩竹林的赤水又被称为“竹都”。《仁怀直隶厅志》卷之十五物产志“竹属”记载有斑竹、苦竹、刺竹、金竹、凤尾竹、紫竹、慈竹、箭竹、水竹、楠竹、月竹、琴丝竹、黑竹、罗汉竹、铁甲竹、楠竹、方竹、桃竹、人面竹等,可谓品类繁多。其中,经济效益好,生长周期短,繁殖能力强的楠竹分布较广。


这漫山遍野的楠竹竹海,最开始仅来源于几株竹苗。带来竹苗的人,叫黎理泰,在赤水被称为“竹王”。据光绪《增修仁怀厅志》记载:“楠竹出后槽,大者围圆二尺余,厅境向无楠竹。乾隆三十四年闽人黎理泰自福建上杭县携三根栽种,今种渐多,冬笋味美。”


赤水人爱竹、种竹、用竹、护竹,生产生活与竹息息相关。丰厚的竹林资源成为赤水发展竹产业的“第一原料车间”。目前,赤水有竹类加工企业达170多家,竹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姚曼

视频制作/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曹雯

视频素材/赤水融媒体中心

编辑/赵珊珊

二审/赵相康

三审/黄蔚 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