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正文

读方志 行贵州|《遵义府志》的“副产品”——从《桐梓诗略》《播雅》到《黔诗纪略》

天眼新闻文化频道 27度标头.jpg


多彩贵州 人文山水 时光峰峦 + 读方志 天眼 刊头.jpg


说起贵州明清两代诗歌,许多人都知道《黔诗纪略》,若进一步追问,关于《桐梓诗略》《播雅》《黔诗纪略后编》,大多数人就茫然不知了。实际上,《桐梓诗略》《播雅》与《黔诗纪略》算得上是郑珍、莫友芝等人编纂《遵义府志》的“副产品”,《黔诗纪略后编》与《黔诗纪略》则是“姊妹篇”,这四部诗歌总集背后讲述的则是两代贵州人的文化守护与传承。


1 贵州省博物馆藏《遵义府志》。(张文建摄).png

贵州省博物馆藏《遵义府志》。(张文建摄)


道光十八年(1838)十月,遵义知府平翰聘请郑珍、莫友芝纂修《遵义府志》。纂修志书,需要搜集大量一地资料,而“艺文”(记述、歌咏一地的诗文)是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编修《遵义府志》中,郑珍、莫友芝等人收集了大量遵义、乃至贵州前人的“艺文”资料。此次修志,赵旭(字晓峰,遵义桐梓县人)以生员身份担任采访,专门搜集桐梓县资料。这一年,赵旭18岁,精力旺盛,好搜集古籍与游历,不畏辛苦,网罗搜集的资料“视他县为多,而晓峰意未歉也”(郑珍《〈桐荃〉序》),故而深得郑珍、莫有芝赏识。道光二十一年(1841),在众人努力下,《遵义府志》终于付梓刻印。也是在这之后几年中,赵旭完成了辑录桐梓县籍前人诗歌的著作《桐梓诗略》(又名《桐梓耆旧诗略》)。可惜后来因战乱,《桐梓诗略》原刊刻本被毁,在其子赵彝凭努力收集下,才得以保存一部分,是为《桐梓耆旧诗抄》。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道光二十四年(1844)秋,赴京参加会试,大病未死、侥幸得归的郑珍在遵义郡城见到了莫友芝、赵旭,内心有无尽的话要与好友诉说。三位文人再次相聚,除了闲谈叙旧,自然也少不了饮酒赋诗。席间,赵旭将新完成的《桐梓诗略》和《桐荃》出示,请两位好友删订、作序。郑珍作《赠赵晓峰旭》,赞叹赵旭之才与收集前人诗作之功(“九原若可作,耆旧应敢拜。<晓峰新辑《桐梓诗略》《桐荃》二种>”)。莫友芝也作《次子尹韵赠晓峰》,回忆三人共修《遵义府志》事,赞叹《桐荃》和《诗略》之功(“示我《荃》与《略》,一一导厥脉。夜郎弹丸地,汉使早可喝。<晓峰于《桐梓诗略》外复撰《桐荃》,补正新志遗误>”)。


2 贵州省博物馆藏《播雅》。(张文建摄).png

贵州省博物馆藏《播雅》。(张文建摄)


看到好友新近完成的著作,郑珍想起了自己已完成却没有来得及审订、出版的《遵义诗钞》。《遵义诗钞》是辑录遵义府明清两朝前人所作诗歌的著作,郑珍在《〈播雅〉序》中自述,其“束发来”(十五岁以来),就从“郡中文献”留心辑录,“久乃粗分卷帙,名曰《遵义诗钞》”,惜无钱和没闲(“无资,且不暇”),已经压箱底很多年(“弆箧衍有年矣!”)。于是,郑珍进一步坚定了完成这部著作的决心,同时也加快了完成的脚步。咸丰二年(1852),郑珍将完成的《遵义诗钞》初稿,出示给自己的表叔、曾担任湖北布政使正赋闲贵阳的唐树义(字子方)。唐树义勉励郑珍完成这一著作,并答应资助出版。次年,郑珍“尽出前钞,重加去取”,命其儿子郑知同抄写定稿,更名《播雅》,请唐树义作序并付梓刻印。至此,收录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至咸丰三年(1853)252年间,220人2038首诗作的巨著《播雅》面世。


而莫友芝内心也早有辑录贵州明朝以来名家诗作的想法,但苦于一人之力、资料难以收集。对此,莫友芝在为郑珍《播雅》作的序中就说“向者,友芝尝欲取贵州自明以来名能诗家之制为一帙……夫诸老最著者,而友芝搜求,已难如此,而吾子尹二十余年不遗余力以成此编也,可知矣!”因此,1853年,当赋闲贵阳待归草堂的唐树义决定“采黔人诗歌荟萃成编”,将明代诗人诗歌部分交由莫友芝搜集辑录时,莫友芝欣然答应了下来。莫友芝在潘文炳(黔西人)及门人胡长新等协助之下,“旧录新采”(莫友芝《致唐子方书》),次年就完成了一个收录有216人、30卷的初稿。后来经数次增补删订,到同治十年(1871)九月才最终定稿审定,而莫友芝却在此时走到了人生的尽头、盍然离世。最终,《黔诗纪略》在其儿子莫绳孙整理、唐树义之子唐炯资助下,于同治十二年(1873)刊刻成书。


3 遵义新蒲新区黎庶昌故居《沙滩黎氏世系简表》。(张文建摄).png

遵义新蒲新区黎庶昌故居《沙滩黎氏世系简表》。(张文建摄)


唐树义“采黔人诗歌荟萃成编”,由莫友芝辑录完成明代部分,而清代部分则交给了郑珍的内兄黎兆勋。黎兆勋是黎恂的长子,常与郑珍、莫友芝交往,三人被清朝著名藏书家潘祖荫评为“西南三子”。可惜,黎兆勋辑录的稿子因战乱“稿尽亡失”,后来由其侄子黎汝谦、莫友芝的弟弟莫庭芝、贵阳人陈田继续完成,并于宣统三年(1911)付梓刻印,是为《黔诗纪略后编》。


《桐梓诗略》《播雅》《黔诗纪略》与《黔诗纪略后编》,都是辑录前人诗歌的总集,前两部是辑录一县一郡的诗歌选集,后两部则是分别辑录贵州明、清两代诗歌的著作。四部文学巨著看似独立,实则有一定承袭,从辑录桐梓一县前人诗歌到遵义一郡,再到贵州一省之诗歌,体现的是贵州文人由点及面、接续奋斗的努力与付出。而且四部著作体例相同、篇幅宏巨,都是“人系以传,传纬以事”(先为作者作传,再附录诗)。收录诗作方面,除了《桐梓诗略》是辑录一县的诗作、篇幅较少外,《播雅》收录了220人2038首诗,《黔诗纪略》收录了241人2406首诗,《黔诗纪略后编》收录了421人2000余首诗;并且作者的初衷相同,都是为了搜集保存一地之文献,背后蕴含的是郑珍、莫友芝、赵旭、黎兆勋等为代表的父辈与郑知同、莫绳孙、赵彝凭、黎汝谦等子侄辈为保存贵州文献、以供后人研究做的极大努力。


正如唐树义评价郑珍的《播雅》一样“白非子尹网罗捃拾,发扬光耀,则旷历年载,什九零落。后虽有心者穷加搜索,即姓字且不能举,奚有于名章秀句之纷纶简册也哉!”若非前人穷搜极讨、采访整理贵州诗歌,为贵州文化守护与传承极尽努力,后人能否看得到贵州历史上如此多的诗词、在文学上如此显著的成就是很难想象的! 


>>>>>>>>>>


相关链接


读方志 行贵州 | 梵净山:恐是神仙居,可见不可掬

读方志 行贵州 | 万峰林:磅礴数千里 西南奇胜处

读方志 行贵州 | 竹都话竹

读方志 行贵州 | 西江千户苗寨:千年时光蕴养的第一大苗寨

读方志 行贵州 | 五部县志里的荔波身影

读方志 行贵州 | 徐霞客点赞安顺:城垣峻整 街衢宏阔 市集甚盛

读方志 行贵州|大夏百年 寻脉贵州

读方志 行贵州|镇远古城,地域文化“盆景” 各路“神仙”聚会

读方志 行贵州|安顺是一座莹白的石头城

读方志 行贵州|贵州最早教育先贤的星辰大海

读方志 行贵州 | 村超·乡村师范·黄质夫

读方志 行贵州 | 毕节养蜂史话

读方志 行贵州 | 郑珍成为比肩偶像尹珍的硕儒

读方志 行贵州|斗牛相思,交流和情谊绵绵无绝期

读方志 行贵州|古往今来的石阡人,是这样泡温泉的

读方志 行贵州|石牛口,一个不该遗忘的地方

读方志 行贵州 | 护国英烈传

读方志 行贵州 | 首批官费留学生与首家公立医院

读方志 行贵州 | 贵州旧志中的土司书写与土司形象

读方志 行贵州|寻着方志看白云

读方志 行贵州|古韵悠悠巢凤寺

读方志 行贵州|在村志里寻找乡愁

读方志 行贵州 |  护国英烈传

读方志 行贵州|隆里所村:600年前那位建筑设计师,请收下我的膝盖

读方志 行贵州|六盘水黄土坡,不见黄土不见坡

读方志 行贵州|贵州土司从被动修志到主动存史

读方志 行贵州 |  吴中蕃两修《贵州通志》

读方志 行贵州|贵阳亭台楼阁的隐秘往事

读方志 行贵州 |  遵义舟水桥与八五厂的变迁

读方志 行贵州 | “广济”古桥 曾经的交通要道

读方志 行贵州 | 从贵州“惜字塔”说起

读方志 行贵州|贵州“飞地”趣话

读方志 行贵州|贵州第一位状元曹维城文武兼备笑傲江湖

读方志 行贵州 | 相宝留云

读方志 行贵州│ 魁胆村:“杉君子”的奇幻漂流

读方志 行贵州|从江高增侗寨“吃新节”吃的啥?

读方志 行贵州|黔东南白酸的悠远历史

读方志 行贵州 | “牛瘪”和白酸一样,古已有之

读方志 行贵州 | 安龙招堤,你知道它的由来吗?

读书志 行贵州 | 夜郎坝1300年坐不更名的历史密码

读方志 行贵州|梁启超的贵州朋友圈

读方志 行贵州|为什么郑珍和莫友芝不愿意承担《贵阳府志》的编撰

读方志 行贵州 | 贵州第一座铁索桥——盘江铁索桥

读方志 行贵州|贵阳有座甲秀楼,半截插在云里头

读方志 行贵州|湄潭茶语

读方志 行贵州 |  顺着《遵义府志》的线头,牵出许多惺惺相惜又一脉相承的人和事

读方志 行贵州│《黎氏家谱》,让家谱从私家谱牒变成折射明清黔北社会的历史文献

读方志 行贵州|贵阳交际处的前世今生

读方志 行贵州|旧时餐饮广告中的贵阳美食渊源

读方志 行贵州│ 把沙滩村作为“方志之旅”首站,至少就没输在起跑线上

读方志 行贵州|在志书与现实的遥相呼应中,体会一方土地的生生不息

读方志 行贵州|“桥梁博物馆”里的古代桥梁



策划/黄蔚 舒畅

学术支持/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文、图/张文建

编辑/刘立超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