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党建 > 正文

从“陈老师”到“陈书记”的蝶变——记荔波县玉屏街道拉岜驻村第一书记陈德欢

在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发展道路上,荔波县玉屏街道拉岜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德欢按照“四在农家,和美乡村”要求,夯实发展之路,认真实践驻村工作,努力一名合格驻村工作勤务兵。


image.png

工作中的陈德欢


强基固垒领发展


陈德欢,2012年6月毕业于贵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先后在中建五局、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和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工作。


2023年,陈德欢自愿报名参加省教育厅驻荔波乡村振兴工作队,担任荔波县玉屏街道拉岜村驻村第一书记,他积极投身驻村工作,抓党建、办实事、聚民心、促发展。


6412e4de2c03123fe83e5d32b9de03b.jpg

陈德欢(右二)与当地干部一起与百姓谈心


基层党组织是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关键一环,一年以来,陈德欢始终坚持把党建放在首要位置,坚持学习和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带领党员争当先锋、勇作表率。


在陈德欢的带领下,拉岜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强化意识形态宣传。拉岜村先后获得“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全国文明村镇”“村规民约”示范村以及“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等荣誉,始终保持五星基层党组织称号。



产销破壁促增收


勤劳务实,做事不拖泥带水,落实快速、反馈及时,这是村民对陈德欢的普遍印象。


“把老百姓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老百姓的父母当作自己的父母,我们的工作一定能够做好。”陈德欢说,用心用情用力,做实做深做细,及时精准高效是对党员的基本要求。


荔波县委县政府和玉屏街道党委的领导下,在村支两委及驻村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拉岜村争取到了520万元的产业路项目,实施产业路硬化16200米;争取到了140万元的农旅结合项目,让拉岜村精品水果产业走上了机械化道路。


image.png

扛着当地特产——荔波蜜柚的陈德欢


拉岜村是荔波蜜柚主产地,2023年由于受到市场大环境的影响,500余万斤蜜柚滞销,陈德欢带领村支两委积极对接电商平台开展线上销售,销售量达180万斤;开展校农结合产业帮扶,在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贵州轻工职业学院销售蜜柚,为农户解决蜜柚销售难题。



为了更好地稳定蜜柚销售渠道,陈德欢和村支两委经多方协调,与贵州黔柚柚都柚农业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开展深加工合作。2024年初,帮助农户共计销售蜜柚30万余斤,组织村民到公司务工共计一百多人次,工资总共发放145000元,给村民吃下了“定心丸”。


273afae7b6fc2b28372f23e02f7a635.jpg

校农结合产业帮扶拉岜村


践行服务做标兵


“今天再晚都是早,明天再早都是晚。”这是陈德欢经常说的一句话。利用周末、晚上休息时间,他深入农户了解情况,听取村民心声,整理问题,及时解决村民急难愁盼的问题。


有一次,陈德欢到脱贫户家核实情况。该户年轻人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只剩年迈母亲一人,腿脚不便,家里的灯坏了,没人更换。了解情况后,陈德欢自掏腰包,第二天一大早为老人买灯安装,老人热情挽留他吃饭,他却婉拒:“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以后有什么困难给我们说,我们年轻人来给您办。”


陈德欢告诉记者,老百姓的事不仅关乎一家、也关乎一村、更关乎一国。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是党的法宝,也是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落脚点。


“作为落实执行主体,如何贯彻落实好党的方针政策是基层党组织的主要任务。”陈德欢说,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更是要坚定不移地带领党员干部把党的方针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每项工作上。“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用心去奉献、用身体去实践、用脚步去丈量,把答卷书写在祖国大地上。”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向颖羿

编辑 杨宇峰

二审 刘跃

三审 梁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