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党建 > 正文

充分发挥村党组织优势 激发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活力|绘出乡村振兴好风景

321.png


  514日,位于江口县德旺乡的坝梅村逐渐热闹起来,不少外省的游客自驾游到这里,便停了下来。

 

  “这里风景好、空气好,天气凉爽,特别是那条清澈见底的河水,我和家人很喜欢。”从重庆驾车到梵净山旅游的张先生,途经坝梅村时被好风景吸引,便打算停下来住一晚。

 

  坝梅村坐落在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西南麓,村里的木根坡曾是红六军团17师与红三军会合之地。2021年以来,坝梅村党支部立足资源禀赋,把乡村旅游作为全村的首位产业,推动梵净山西线旅游发展。

 

  坝梅村曾是个典型的传统农业村,全村1600多人,一半以上外出务工。如何让乡村振兴,带动村民增收,成了摆在村“两委”面前的难题。

 

  坝梅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汪学权带领村干部细细盘点了一遍全村的现有资源,对于村里怎么发展,心里逐渐有了底。

 

  “我们村紧邻梵净山,山美水美,气候好,还有红色资源,发展旅游条件得天独厚。”汪学权说。

 

  说干就干,汪学权带头,村干部纷纷响应。他们走家串户讲发展、作动员,院坝会、田坎会轮番上阵……一套组合拳下来,村民陆续加入进来。

 

  统一了思想认识,村“两委”立即带领村民代表外出参观学习,回村后依葫芦画瓢,坝梅村的乡村旅游发展如火如荼。

 

  “对外引进旅游公司促发展,对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助振兴,3年的接续努力,让坝梅村焕发出勃勃生机,红旅、体旅、康旅、农旅四个体系逐渐成型,民宿、农家乐、庭院经济遍地开花。”驻村第一书记龙爱江介绍,2023年,该村旅游产业带动30户群众就业增收50余万元,为60余户脱贫户分红5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2021年的5万元增至2023年的240万元。

 

  2023年,坝梅村成功入选铜仁市第一批“强村富民”三年行动示范村。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最终要靠村党组织去落实。近年来,贵州各地充分发挥村党组织优势,紧紧依靠集体力量,激发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活力,有力助推乡村振兴。

 

  “因地制宜做优特色产业,也是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路径。”仁怀市茅台镇椿树村党支部书记程绪海深有感触。

 

  茅台镇地理优势和气候条件独特,是仁怀市酱香型白酒的主产地,辖区内有白酒生产销售企业188家。

 

  2019年椿树村立足资源禀赋,发挥区位优势,采取“支部牵头+群众参与+公司经营”的发展方式,由村集体和村民共同出资400万元,成立黔椿立民制曲有限公司,从事酱香型白酒辅料曲药的生产销售。

 

  由于曲药质量好,周边白酒生产企业多,市场供不应求,公司年销售曲药1500吨,产值达到750万元,解决就业岗位9个,村集体经济积累301.2万元,群众累计分红268.4万元,集体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仅要做优特色产业,还需挖掘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各种潜能,拓宽产业发展路径,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立夏过后,位于雷山县丹江镇的乌东村山峦叠翠,汩汩清泉沁人心脾。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乌东村的好生态带来了好效益。

 

  “我们这里森林密布、空气清新,在大自然的深层循环、自然净化等综合作用下,水中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形成了既干净、安全,又富有营养的健康好水。”乌东村党支部书记杨磊介绍,他们与贵州康利矿泉水公司达成合作,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2万余元。

 

  不仅如此,乌东村党支部还依托生态资源、农耕文化等元素,领办雷山县迎康村旅专业合作社,打造了集品酒、观摩体验、拍照打卡等为一体的综合式“乌东酒酿”酒坊,按照支部统筹谋划、合作社具体实施、村集体全面参与的方式,建立“党支部+合作社+集体+群众”的发展模式,整体开发土地、房屋等资源,聘用当地脱贫户、酿酒行家为酒坊管理员、技术指导员,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带动更多群众就业增收。

 

  思变求远,向新而行。

 

  2023年以来,乌东村“两委”进一步探索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引进贵州泱泱兴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整合700亩分散的高山茶园,新建苗岭茶驿,开发全流程体验式“采茶+炒茶+品茶”项目,以引客采茶的方式帮助茶农出售茶青,滞销的部分由驿站负责收购,加工包装后利用驿站直播空间进行售卖,形成了产业共建、利益共享、发展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

 

  目前,乌东村打造了标准农家民宿、客栈、农家乐11家,15栋高标准民宿即将投入运营。2023年,全村接待游客5万人,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85万元,帮助脱贫户户均增收1600元以上。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马红梅

编辑 李坚

二审 孙蕙

三审 张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