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党建 > 正文

【乡村行·看振兴】罗支书卖葱记

dc0da652622d09bdebf96e06c299feb.jpg

  

  凌晨五点,天边微微泛起的曙光,与市场的灯火交相辉映。武汉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已经开始沸腾起来,摊主们忙碌摆放着各式各样的菜品。

  

  鸡鸣起伏,1200公里外的安顺市西秀区对长沙村的村民们也开始了他们忙碌的一天。“今天的任务是在中午前把这一车1万斤的大葱发到武汉去。”村民王朝俊拿起镰刀和箩筐,熟练地割下一茬茬绿油油的大葱。

  

微信图片_20240416153654.jpg

罗朝贵(左一)指导村民栽种大葱


  去年8月,40岁的对长沙村党支部书记罗朝贵辗转西安、广东后来到武汉,与武汉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的陈老板谈合作。起初陈老板并不太认可南方大葱的品质,对双方的合作没有把握。

  

  “看图片还可以,就是南方葱卖相不好,比较难销。”陈老板瞟了一眼罗朝贵手机上的照片,微微皱起了眉头。

  

  罗朝贵轻松而自信地说:“我这大葱虽然个头小了点,但味道绝对是一流的。价格方面,我们可以商量,我先发一车过来您试试,不成您给我成本价就行。”

  

微信图片_20240416153705.jpg

大葱采收


  经过一番磋商后,陈老板决定试一试。就这样,大家立即行动起来,一起采摘捆绑装车,于次日晚上10点,将满载新鲜大葱的货车开进了批发市场,罗朝贵紧跟其后,心里充满期待,也有些许紧张。

  

  “味道确实不错!”30小时后,陈老板对大葱赞不绝口。

  

  对长沙村的大葱出乎预料的畅销,1万斤大葱仅9天便售罄。刘老板喜笑颜开,主动找到罗朝贵,希望以每周一车的量进行长期合作,这一消息迅速在村里传开,村民们信心倍增。

 

  罗朝贵告诉记者,对长沙村土地平坦,但由于缺水,过去村里种植的水稻、玉米、油菜等传统农作物平均每亩产值只有1200-2000元。

  

  经过几年的不断尝试,大家发现大葱抗旱性强,产量高,是缺水地区较为理想的种植作物。且对长沙村因气候条件独特,所产大葱比其他地方早熟2个月,口味也更辛辣,亩产值可达到1万元。

  

微信图片_20240416153658.jpg

村民正在栽种大葱


  “2016年前后,村里田间地头种满了大葱,郁郁葱葱甚是喜人,收获季节每天几十甚至几百吨的产量让附近交易市场迅速饱和,价格十分低廉。”罗朝贵回忆。

  

  产品出现滞销,不断有农户来找村“两委”反映情况。为解决滞销问题,时任村党支部书记杨锦带领村“两委”跑市场、找销路,经过多番碰壁和尝试,对长沙大葱凭着过硬的品质终于在重庆、四川、成都等市场“崭露头角”。

  

  “产业发展,销路是关键,不能等滞销了才来拓展。”罗朝贵说,作为村里的带头人,他每年都要出门“谈生意”、找销路。现在,对长沙村的大葱已是供不应求。

  

  为推进规模化种植,2019年村里成立合作社,由6名村干部带头出资,流转800亩土地,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统一销售、共同分红,示范带动群众参与种植。几年下来,集体经济就取得了很好的收益,第一年就用30万元集体经济的资金修缮机耕道,经过连续几年的建设,形成了连片4000亩的蔬菜大坝。

  

微信图片_20240416153701.jpg

村民正在栽种大葱


  如今,对长沙村大葱订单越来越多,许多批发商怕拿不到货,还先转账签订“预购合同”。2023年,该村大葱产值达到3000万元,发放务工工资50万元,带动1100余名劳动力就业。目前,村集体经济累计达98.67万元,年人均纯收入2.32万元,90%的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参与产业发展。

  

  再过两个月,罗朝贵又要出门“谈生意”了,今年他将目标锁定在省内,“维护好之前的客户,把六盘水、兴义、毕节等市场打开。”罗朝贵信心满满。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牟元媛

  编辑  李坚
  二审  孙蕙
  三审  杨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