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都市新闻 > 正文

【自然教育访谈录】贵州省林科院副院长杨再华:自然教育培养孩子的系统思维能力

/data/upload/image/2024/04/0f43c52c3b5173a6bb7b3b3bfb853232.jpg

专家名片


杨再华 博士后 副研究员

第十一批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对象;

贵州省昆虫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林学会林虫分会委员;

主要从事昆虫分类与多样性、森林害虫防治研究;

参与过省内外10余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昆虫专项考察。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博士后基金等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或专著中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11篇。


近年来,自然教育在中国受到越来越广泛关注,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形式,它为加强少年儿童生态文明教育开辟了新路径。


如今,人们对自然教育的定义众多,总体而言,自然教育是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核心,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在自然中学习体验关于自然知识和规律的一种教育和学习过程。作为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从事昆虫分类与多样性、森林害虫防治研究多年的杨再华,在自然教育的内涵、重要性以及当前面临的问题上有着自己的思考。


必须警惕的“自然缺失症”


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在其著作《林间最后的小孩》中提出当代儿童与大自然关系的断裂问题,并命名为“自然缺失症”。“自然缺失症”不是一种需要医生诊断或需要服药治疗的病症,而是当今社会的一种危险的现象,即儿童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时间越来越少,从而导致了一系列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


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再华在谈到这种症状时忧心地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儿童生活在物质最为丰富的时代,但相比过去身体素质却越来越差,远离大自然导致很多心理和身体的疾病,比如抑郁症、肥胖症等,这种情况在电子产品盛行的今天更为严重,孩子们沉浸在虚拟世界中,关闭了自己的感官,切断了深入现实世界的能力,这也导致很多社会问题的出现。”


自然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积极作用,将狭隘枯燥的室内课堂搬到生动具象的自然环境中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少年儿童必须在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库中挖掘无穷无尽的知识宝藏。


1713425273559368.jpg


自然教育教会孩子如何思考和协作


假如走进一片大森林,我们看到了什么?植物、昆虫、鸟类、山、水……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一环,森林植物吸收太阳辐射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干物质及贮存能量;动物取食植物或其他动物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传递;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质,并将其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供再次利用;无机环境提供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所需的能量、物质……如此循环往复。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每个物种都发挥了各自的作用,缺乏其中任何一环都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在自然教育过程中,孩子们能切身感受到生态系统的关联性,这自然而然地发展了他们的系统思维能力。万事万物都有其关联性,这是大自然告诉我们的道理。”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再华说。


杨再华认为,自然教育有别于科普,它注重切身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少年儿童潜移默化地学会了观察,学会了如何去发现和研究。他说:“自然教育一般都是团队作业,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潜移默化地就培养起来了,通过协作大家获得成就感,也就变得更加自信和阳光。”


贵州省进行自然教育的优势显著


“贵州独有的民族文化、良好的生态环境、森林资源和便捷的交通为自然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为各种机构依托自然教育资源开发丰富、新颖的课程提供了源源不竭的材料。”杨再华说。


据悉,贵州是我国最早开展自然教育的省份之一。近年来,全省多个具备条件的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和科普场馆先后建立了自然教育基地及场所,为全省自然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截至2022年,全省共建省级自然教育基地10 个,基地规模共65165.2公顷,自然教育管理、引导人员174 人,已研发设计课程50余项。


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作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建有树木园610亩,竹类植物园30余亩,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育中心,石斛属植物种质资源库等。这些年,他们利用自身资源和教育服务机构精心开发了针对中小学生的自然教育课程,涉及昆虫、植物、土壤、微生物等。杨再华说,希望通过他们的努力让少年儿童重新投入自然的怀抱,并在自然中学会自主学习和成长。


自然教育面临的难题


当今我国自然教育行业迅猛发展,但也有许多问题浮现,很多人还未能深刻认识和理解自然教育的丰富内涵。


杨再华说:“贵州省在自然教育领域起步较晚,相关部门、高校和企业行业对自然教育的认知不足,很多家长仍然对教育抱有过分功利的想法,忽视了自然教育对少年儿童人生的积极影响。同时在自然教育的宣传上还存在许多盲区。”


杨再华认为,在自然教育上,学校应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他说:“学校教育是青少年全面成长的主阵地,要充分发掘自然教育的多重育人功能,将自然教育全方位融入学校教育体系之中十分重要。”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舒丞

编辑 胡佳易

二审 武芮西

三审 王宁


微信图片_2024041809211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