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旅游 > 正文

【世界地质公园年会】恩施腾龙洞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从鄂西“深闺”走向国际的地质瑰宝

  “2024年3月,恩施大峡谷-腾龙洞地质公园正式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以世界级价值地质遗迹和绚烂少数民族文化元素交融共生的姿态,走上了国际舞台。从此,养在鄂西‘深闺’的地质瑰宝开始绽放异彩。”9月23日,在2024年中国世界地质公园年会暨世界地质公园网络20周年研讨会上,恩施腾龙洞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局办公室主任李剑锋以一句生动的比喻,向与会嘉宾介绍了恩施大峡谷-腾龙洞地质公园。


WechatIMG422.jpg

恩施腾龙洞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局办公室主任李剑锋介绍湖北恩施大峡谷腾龙洞世界地质公园。


  恩施腾龙洞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恩施市境内,面积679.19平方公里,是以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岩溶地貌和构造地貌类型为核心的大型地质公园。园区保留了自寒武纪早期以来的海相、陆相完整沉积记录,是中国南方亚热带岩溶地貌类型的代表地区之一。


  园区内地质奇观众多,山水资源丰富,已查明地质遗迹点79处。有完整和典型的洞穴系统、规模巨大的洞穴廊道、雄伟壮观的峡谷、世界上极为罕见的岩溶石柱林、以群体方式出现的穿洞和保存完好的岩溶干谷。“公园内天坑、地缝、溶洞、暗河、绝壁、峰丛、岩柱、石林、瀑布、深潭等自然美景随处可见。”李剑锋一一介绍道:


  这里,有套叠型大峡谷——恩施大峡谷,是罕见的“地缝—天坑—岩柱群”同时并存的复合型喀斯特地貌。恩施大峡谷石柱式峰林是一种恩施地区独有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其中“一炷香”石柱是恩施大峡谷标志性景观,高约150余米最小直径只有4米;


a650852142d61cf1e0fc39e6753b9264.jpg


  这里,有《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洞穴之一的世界特级洞穴——腾龙洞,水洞、旱洞并存,集山、水、洞、林于一体,是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水洞旱洞相连,上下洞穴相通的复杂洞穴系统。旱洞洞口高74米、宽64米,已探明长度达59.8公里,容积总量居世界前列。清江伏流作为岩溶科学最具代表性的典型伏流,被引入《岩溶学词典》中;


  这里,有被誉为地球上最美的一道“伤痕”——云龙河地缝(嶂谷),形如刀砍斧切,谷壁陡立,为典型的U字形峡谷,有集天坑、溶洞、瀑布、伏流、园林、崖居、村寨于一体的团堡天坑群,有沉积多种多样的化学沉积形态构成优美洞穴景观的玉龙洞,有我国发育最典型并且保存最完好的二叠纪生物礁之一——见天坝生物礁。


c714f57e12a42a18fcb7e0dd20d198a5.jpg


  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多元的民族文化,让恩施展现出多彩的魅力,为恩施州的生态旅游蓬勃发展,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李剑锋介绍,自2021年申报世界地质公园以来,通过设立园界碑、建立地质遗迹数据库、设置宣传栏、宣传牌,设置交通指示牌、引导牌等,保护地质遗迹资源,常年开展科普公益活动,先后荣获“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湖北省首批港澳青少年教育交流基地”。


  “我们秉承‘颂造化之神奇,谋区域之常兴’的宗旨,积极营造世界地质公园品牌共建共享格局。”李剑锋介绍,近年来,恩施腾龙洞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积极参加世界地质公园业界活动,学习其他公园先进经验。缔结姊妹公园,建立友好协作、互促互进的交流渠道。通过互动交流,促进公园综合能力提升,为公园发展注入新动力。“我们将继续努力打造以公园带动地方,以地方促进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局面,充分融入本地特色,推动文旅融合,提升公园文化品位,推动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黄若佩

  图/郑宇潇

部分图片来源于湖北日报

编辑 徐然

二审 杨韬

三审 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