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经济 > 正文

以林促“产” !百里杜鹃黄泥乡龙塘村科技助力林下产业发展

  近日,在百里杜鹃黄泥乡龙塘村冬荪种植示范基地里,村民们正忙着种植冬荪,眼到之处,一片繁忙。村民们在科技人员的指导下,拿着锄具挖沟、铺木材、放菌种、倒木屑、覆泥土,忙得不亦乐乎。


  “2023年建成6亩试验基地,引进14个资源,对林下冬荪仿野生栽培技术进行探索、研究。今年扩大了优良资源的种植规模,从技术上把关进行示范基地建设,种植面积也增加到15亩。”省级科技特派员王永介绍。


  冬荪,又称竹下菌、竹菌、无裙荪,是一种珍稀食用菌,其营养价值较高,需在高纬度、低海拔、寡日照的地方种植。龙塘村的气候、土壤、生长环境等都十分适宜冬荪生长。


  种冬荪是个“懒活”,种一次可以采收两年,市场行情也好。示范基地的冬荪种植以林下种植为突破口,在不破坏林地资源的情况下,不仅有效利用了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也为当地群众就近提供了就业岗位,拓宽了增收路子。


在黄泥乡龙塘村冬荪种植基地,成忠均(左)给村民示范铺木材(汪沙  摄).JPG龙塘村冬荪种植基地 汪沙/摄


  务工群众甘朝莲喜笑颜开地说:“来基地种冬荪做小工,干的是挖沟、摆木材、菌种种植等方面的工作,工资120块钱一天,还供午饭吃,不仅有收益,还能照顾老人小孩。”


  龙塘村村民付敏去年就在冬荪基地务工,不仅挣到了钱,还通过务工培训,掌握了一技之长,现在她也准备参与到冬荪种植队伍中来。


  “去年我拿了12棒冬荪菌棒参与种植,种了10个平方,今年产出7斤多,可以卖几百块钱。今年我还想扩大种植规模。”付敏说。


  借“绿”生“金”,以林促“产”,林下经济一头连着“百姓富”,一头连着“生态美”。近年来,龙塘村以科技引领、先行先试、示范带动“三部曲”,以“小而精”的管理生产模式,将冬荪、天麻、木耳产业进行试验选品及技术探索,总结出一套适合龙塘的种植技术,使得林下产业“风生水起”,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三赢。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姗

通讯员 汪沙

编辑 江婷婷

二审 陈露

三审 岳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