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省际联播 > 正文

水美草茂,豚跃鹿欢!探访湖北“湿地精灵”的栖息地

  江豚欢腾逐浪,麋鹿闲庭漫步,这是湖北荆州石首境内独特的风景线。


  7月10日,记者跟随“大江奔涌·沿着长江经济带看中国”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来到荆州石首,近距离感受了“湿地精灵”的栖息乐园。


1.jpg

保护区内一隅


  记者了解到,如今在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长江江豚从最初的5头繁衍增长至101头,4头江豚成功野化放归,融入自然;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麋鹿从64头增加至2400余头。


  “长江的微笑”重现,江豚种群止跌回升


  长江江豚头部圆滑,身体呈纺锤形,微微向上翘起的吻部看起来像面带微笑,因此被称为“长江的微笑”,是长江生态系统的指示性旗舰物种。


  谈起长江江豚,保护区高级工程师蔡家奇滔滔不绝:2007年,白鱀豚被宣布功能性灭绝。“白鱀豚已经远去,只有最大限度地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才能避免长江江豚等重要水生生物重蹈覆辙,留住‘长江的微笑’。”


2.jpg

保护区发明的网箱豢养江豚和网箱江豚繁育技术分别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图为工作人员精心照料江豚


  去年4月25日,4头来自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江豚被分批放归长江,其中就有来自天鹅洲的“放放”和“闺闺”。这是我国首次开展迁地保护长江江豚野化放归工作。“1年多来,我们通过人工、无人机、定位追踪系统等多种途径监测发现,4头长江江豚已经完全适应和融入了野外生存环境,它们现在非常合群。”蔡家奇说。


  “这些年来,我们保护区完成了四大保护措施,分别是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人工繁育、野化放归。”蔡家奇透露,今年10月,在相关部门指导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保护区有望再向长江放归江豚。


3.jpg

畅游的江豚


  据悉,天鹅洲故道长江江豚迁地保护是全球鲸类自然迁地保护的首个成功范例,放归活动充分反映了保护区江豚迁地保护取得决定性成效。目前,天鹅洲保护区已逐步形成一个全国迁地保护种群种质基因库、长江江豚迁地保护种源输出基地。


  农业农村部2022年全流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结果显示,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为1249头,相比2017年的1012头,增长了23.42%,种群数量首次呈现止跌回升的态势,保护成效显著。


  “四不象”失而复得,全球最大麋鹿野生种群诞生


  古有言“林深时见鹿”,然侧耳倾听,呦呦鹿鸣却从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广袤的草木间传来。循声望去,成群的麋鹿正悠闲地漫步在草地上栖息、觅食,俨然一派和谐的大美生态图景。


4.jpg

保护区内的麋鹿群。王永胜 摄


  麋鹿,因其头脸狭长像马,角像鹿又与其他鹿略有不同,蹄子宽像牛,尾细长像驴,因此得名“四不像”。


  曾几何时,麋鹿是消失的物种之一。据介绍,麋鹿本为中国独有,19世纪末20世纪初彻底在中国消失,只有少量种群流落海外。1985年,中英签署《麋鹿重引进中国协议》,22头麋鹿乘专机从英国乌邦寺抵京,开始了麋鹿回归中国的历史。


  “保护区内大概有2400头麋鹿,其中498头小麋鹿是今年新增的。保护区周边则有1400多头。”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管护科研科副科长杨涛介绍,除恶劣天气情况导致食物短缺外,保护区不会对它们进行干扰。


5.jpg

麋鹿正悠闲觅食


  据悉,保护区已种植1000亩苏丹草,并在应急基地上种植黄豆,主要在应对洪涝灾害时为麋鹿提供食物。


  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从人工圈养到野外放养,石首麋鹿家族繁衍至今,已从当初的1个麋鹿种群发展成为现在的4个自然野生麋鹿种群,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麋鹿野生种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赞为“全球濒危物种保护的成功范例”。


  “每年3月到5月是麋鹿的产仔期,最需要安静,保护区会‘严阵以待’,确保雌鹿在生产时不会受到惊吓。”杨涛介绍,眼下,正处在麋鹿的发情期,成年雄鹿之间经常会缠斗,有的雄鹿还喜欢用头上的角挑草,炫耀比美,吸引雌鹿。每当发情期来临前,保护区都会提前检查水中是否有渔网等,避免麋鹿缠斗时被困。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琳

编辑 杨羽

二审 杨韬

三审 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