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省际联播 > 正文

云贵川党报联动报道|渔民上岸开启新生活

ddbe7cac48c08c83ec1048b48856bc8.jpg

微信图片_20240307215554.png


  惊蛰时节,蜿蜒的赤水河畔,竹海连绵。赤水市复兴镇凤溪村,村民周孝霖的家坐落在茂密的竹林深处。

  

  指着自家房前屋后的竹子,周孝霖告诉记者,赤水市是中国著名的“竹乡”,他和村里的竹农们把砍来的竹子卖给附近的竹子加工厂,每家每年可增收四至五万元。

  

  今年37岁的周孝霖,10多岁便开始跟着父亲在赤水河捕鱼。他回忆说,“以前只要农闲,我和父亲会开着小船到赤水河里捕鱼,再卖到水产市场补贴收入。我们村好几十户人家都会捕鱼。”

  

  “那时候,河里的鱼真多,有青鲅、岩鲤、鲤鱼等等。”然而,随着打鱼人增多,河里的鱼类种类、大小都在逐年递减,甚至有的珍稀鱼类消失不见,濒临灭绝。

  

周孝霖搬运竹子下山。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金秋时 摄.jpg

周孝霖搬运竹子下山。


  “再这样捕鱼下去,赤水河里的珍稀鱼类肯定会灭绝。”赤水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唐尚坤介绍,当地赤水河沿岸渔民数量最多时有138户207名。


  2015年底,长江流域赤水河段全面禁捕,推动渔民稳妥上岸。2016年,农业农村部将赤水市列为长江流域退捕转产试点县。

  

194052130_副本.jpg

周孝霖的家坐落在山清水秀的赤水河畔。


  在赤水市,和周孝霖一样的渔民纷纷转产上岸,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扶持下,从事竹子种植、餐饮美食、旅游服务等行业,开启了新生活。

  

  2018年,贵州遵义市和四川泸州市签订合作框架协议,针对共管水域,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多部门联合执法行动,重点对非法捕捞等违法行为进行打击。

  

  “现在,河水变清了,鱼的种类更多了,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鱼儿在水中跳动,从河边快速游过。”周孝霖说。

  

  据中国科学院赤水河珍稀特有鱼类保护与水生物多样性观测研究站研究显示,这两年监测到长江胭脂鱼、鳗鲡、红唇薄鳅等消失多年的鱼类在赤水河重现的频率不断提高。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金秋时

编辑 张弘弢

二审 王瑶

三审 干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