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贵州 > 正文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榕江县定威水族乡:从“极贫”到“振兴”

1727451211430282_compress.jpg


  黔东南州榕江县作为全国最后一批脱贫县,曾是脱贫攻坚的“硬骨头”和“最短板”。而榕江县定威水族乡又曾是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全乡有7个行政村,6个深度贫困村。贫困程度超乎想象。


  回望这几年来的变化,榕江县定威水族乡定旦村党支部书记罗期兵感叹:“那真是,变得一个翻天覆地!”


  短短几年,从“极贫”一跃“振兴”,定威凭什么?


黑木耳产业。


  几组数据可见定威“极贫”时期的基本情况:


  交通方面,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定威的公路依然是等级较低,自然寨通畅率和通客运率等指标低的水平。7个村有4个村没通硬化路;


  资源方面,当地以水稻为主要农作物,但人均占有耕地仅0.7亩;


定威水族乡蜂蜜产品。


  教育方面,因为边远贫穷,导致好多人读不起书,文化素质不高。贫困围困之下,当地干部群众也尝试过发展产业突围,比如养猪、养鸡,种植中药材等,但由于技术跟不上、资金短缺、市场反应不灵、交通不便等原因,都以失败告终。


  极贫乡迎来转变,是在2016年。这一年,省政协定点帮扶定威水族乡,从省、市到县的人力物力财力,聚焦极贫乡、深度贫困村,投入力度前所未有,水、电、路、房、讯、寨等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


  基础设施的完善,极大提升了当地生产生活的条件。“当时省政协领导直接到我们村来调研,为村里的发展找方案。”罗期兵回忆称,“在当时很多村民没有‘产业’概念的情况,想要找一个合适的产业并不容易。”


主播“带货”。


  最后确定通过政府产业帮扶政策,从定旦村开始,在村上建立合作社,抱团发展绿壳蛋鸡养殖产业。“从养鸡开始,一家发放400羽,把鸡分到各家各户去养。”罗期兵介绍说,“一个农户自己有经验,一个让大家慢慢接触新的事物,引导村民转变思维。”


  “养鸡并不顺利。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但我们也解决了很多问题。最重要的是,村民开始对规模养殖、市场规律等概念有了认知。”


  思路一变,村民有了很多新的发现。过去山野间随处可见却无人问津的“野草”,如今却成了走俏市场的商品。以前觉得找销路就是上街摆摊,现在发现一部手机能连接更大市场。


田间直播。


  短短几年,定威从基础设施到群众精神状态,焕然一新。


  定威返乡创业青年王吉安有深刻感受:“以前你跟乡亲谈产业,他觉得你不靠谱,现在他会跟你一起算账;政府层面,对产业发展支持力度也很大。现在回乡创业,少了很多阻力,多了很多福利。”


  乘胜追击。近年来,定威充分整合优势资源,全乡形成了以养猪、养鸡、养鱼、食用菌、百香果等为主的短平快项目,以草珊瑚、金钩藤、蜂糖李、油茶种植等为主的中长期产业发展态势,产业发展百花齐放。


  据悉,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阶段,定威水族乡发展草珊瑚种植达10000亩以上,金钩藤种植3000亩以上,小香鸡年出栏达10万羽以上。


绿壳鸡蛋。


  如今,在融入大湾区契机和榕江县着力营造新媒体助力乡村振兴的大氛围下,定威抢抓新的机遇,一方面深入实施“果、蔬、药、畜、禽、蜂”三种三养产业,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激励机制,让产业进千家万户。一方面通过“直播+带货”,大力发展新媒体产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2023年,定威新媒体文化事业累计培育乡级优质主播11名,培育电商企业7家,线上线下累计销售2366万元,带动群众增收400余万元。


  奠定了基础,也积蓄了力量。从“极贫”到“振兴”,定威正以崭新的姿态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熊诚 余光燕

编辑 徐微微

二审 杨韬

三审 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