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贵州 > 正文

天眼看丝博|看“总有办法”的西影人如何实现新突围

  9月22日,“2024相约丝博会 全国主流媒体看陕西”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丝博会落地项目,西部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回望西安电影制片厂的发轫、繁荣与变迁,体验时代发展中的光影梦想。

  

1.jpg

保留的胶片底片资料


  沿着西影的“星光大道”一路缓行,路旁侧立着的十几尊电影奖杯主题雕塑清晰记录着属于中国电影的高光时刻:《红高粱》捧回了中国电影第一座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熊奖;《老井》获得了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麒麟奖……但这些成绩仅属于上个世纪。

  

  20世纪90年代后,在电影产业资源东移、电影市场向资本逐步开放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国有电影制片厂日渐式微,西安电影制片厂也面临着机制僵化、人才流失、创作乏力、债务缠身等诸多发展难题。


2.jpg

打造一新的新园区


  走进西影大厦,在一楼的大厅里,镶嵌着一张刻有“总有办法”字样的金色牌匾,这句简单朴实的标语,精准道出了西部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过往60余年间的跌宕起伏,也凝聚着西影人身体力行贯彻至今的核心精神——面对困难,“总有办法”。


3.jpg

改造后的摄影棚


  老国企如何走出了一条化茧成蝶的破冰之路?2016年以来,西影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开发建设电影园区、恢复影视主业生产、探索影视文旅跨界、加快传媒融合发展,实现了“三年夯实基础、五年振翅高飞”的发展目标,构建起以影视为主体、文旅、传媒协同发展的“一体两翼”战略格局。

  

4.jpg

西安电影制片厂


  逆流而上,西影再度启航。2019年8月,西影在老厂区的基础上重新改造提升的西影电影园区全面对外开放。拆掉围墙后的西影,大方地向过往市民展示着独属于它的气质。

  

  如今,在园区内漫步,随处可见电影元素——却又不仅仅是电影:在留存着历史记忆的砖红色苏式办公楼、摄影棚、洗印车间,在用电影盒子造型堆积设计而成的西影大厦里,在电影主题的咖啡馆和艺术展馆里,大家都能自在漫游于电影空间,把“文艺范”轻松拉到满格。

  

5.jpg

新建的电影博物馆


  宁夏广播电视台记者李鑫表示,今天在西安电影制片厂了解到西影人“总有办法”的精神,包括通过改革把资产盘活的理念,觉得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华

编辑 李娟

二审 杨韬

三审 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