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贵州 > 正文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榕江两汪乡:青白茶产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jpg


在贵州的群山环抱之中,有一个被茶香浸润的地方——榕江县两汪乡。这里出产的“青白茶”在数年的发展中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金钥匙”。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民族文化,两汪乡推动青白茶产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两汪乡茶山航拍(欧阳章杰 摄).jpg

两汪乡茶山航拍。欧阳章杰 摄


两汪乡的青白茶种植始于2012年,茶叶因其叶白茎青而得名,一芽一叶,茶叶呈凤尾型,纹理细致优雅,锋苗匀称饱满,芽细而肉嫩,一年只采摘春季一季。


经过近12年的发展,如今全乡青白茶种植面积已近10764亩,投产面积8000余亩。两汪乡茶农们遵循“生态立乡、茶叶兴乡”的发展理念,依托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条件,采用生态有机的种植方式,不施农药,不施化肥,确保了茶叶的纯净品质。


高山之上的青白茶(彭启云 摄).jpg

高山之上的青白茶。彭启云 摄


每逢采摘季,茶园里新芽吐露,茶农们都会背着竹篓,穿梭在茶垄间,熟练地采摘着春天的馈赠。“我已经摘了四五年的茶叶,采茶期一天能采摘五六斤,一斤30块钱,每天也能得到一百多块,摘快的都有180元左右。”茶农梁绍民说。


通过与贵州大学茶学院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两汪乡建立茶种苗繁育科研基地,并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入股,联合成立乡级工贸公司—黔东南尖尖冒壹乐生态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茶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销售。


两汪乡青白茶基地(彭启云 摄).jpg

两汪乡青白茶基地。彭启云 摄


黔东南尖尖冒壹乐生态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正华表示,目前,该公司已实现从种植到生产到加工和销售一体化。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售青白茶,截至今年5月已实现销售额700余万元,带动当地群众实现就业2000余人。


依托“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两汪乡实现了青白茶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运营。2024年,两汪乡青白茶鲜叶产量达到297.5吨,产值2380万元,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茶山下的两汪乡民宿(钱仕豪 摄).jpg

茶山下的两汪乡民宿。钱仕豪 摄


为持续深挖三产潜力,两汪乡将茶产业与生态旅游、民族文化相结合,发展了“茶旅+民宿”“茶旅+研学”等多产融合乡村新业态。让茶园变景区,茶农变导游,游客在体验采茶乐趣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当地的苗族文化和自然风光。


同时,两汪乡还持续发掘新媒体人才资源,鼓励本地短视频网红、村寨代言人、新媒体从业者及爱好者运用和推广新媒体,积极推动短视频经济发展,赋能特色产业。


两汪乡青白茶加工厂(彭启云 摄).jpg

两汪乡青白茶加工厂。彭启云 摄


“我觉得发展新媒体能够把自己家乡的这些美食、风景、民俗带到外面朋友们的面前,让他们知道我们这个地方是那么的美好。”作为新媒体从业者的石胜平,通过短视频平台,将两汪乡的美景和茶文化推向了更广阔的舞台。


在新媒体带动的旅游热度助力下,两汪乡的青白茶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推广等方式,两汪乡的青白茶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新媒体不仅为茶农们打开了销售的新渠道,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两汪乡茶产业分布图(彭启云 摄).jpg

两汪乡茶产业分布图。彭启云 摄


榕江两汪乡的青白茶产业,正以其独特的“接二连三”融合发展模式,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从茶园到茶杯,从传统到现代,两汪乡的青白茶产业正书写着绿色发展的新篇章。在这里,每一叶青白茶都承载着茶农的希望,每一缕茶香都散发着乡村振兴的活力。未来,两汪乡将继续深化茶产业的发展,让这一片片绿叶,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熊诚 欧阳章杰

编辑 刘娟

二审 杨韬

三审 覃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