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贵州 > 正文

【多彩新论】狠刹校园送礼歪风,关键是增强家校信任

1642980557171720.jpeg


  日前,一则“老师收取五粮液及高端化妆品”的视频引人关注。9月12日,涉事老师所在的合肥市六中工作人员证实,该老师收受礼物一事属实。合肥市教育局表示,已知晓此事,是否为家长“设局”正在核查中。


  此事之所以引起人们关注,一方面是因为发生在教师节,容易触动公众神经;另一方面是涉事家长通话录音、蹲点取物,偷拍取证的做法,疑似在“做局”。不论家长是否故意做局,老师收受礼物属实,等来的将是纪律的惩戒。


  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教师职业行为准则等也明确,禁止老师索要、收受学生及家长财物或参加由学生及家长付费的宴请、旅游、娱乐休闲等活动。但在节日要不要给老师送礼这个问题上,家长普遍存在一种复杂且微妙的心态:别人没送自己送了,可以拉近和老师的关系;别人送了自己没送,生怕孩子在学校被另眼相看、区别对待。纠结“送不送礼”的背后,是家长对老师平等对待孩子这件事心存疑虑、信心不足。


  在教师队伍里,不排除有极个别老师戴着有色眼镜看人。但更多情况下,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即便老师平等对待每个学生,由于学生的年龄、性格、认知等因素,可能对一视同仁的感知存在差异。况且学生水平很难整齐划一,老师可能对知识基础薄弱、成绩排名靠后的学生关心多一点,对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成绩排名靠前的学生指导相对少一点,这恰恰是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的体现,并不意味着没有平等对待学生。加之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老师也难免会分身乏术。


  基于上述原因,假如老师、学校与学生家庭缺少互动,时间一长难免让家长心生疑窦,信任危机就产生了。为了得到老师“关照”,“送礼”“拉关系”等现象就会随之产生,扭曲自然纯粹的家校关系。狠刹校园送礼歪风,既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老师持之以恒开展廉洁教育、师风师德教育,对搞小动作、踩红线的人勇于亮剑、决不手软;也需要家校之间保持及时高效沟通,解除家长“不送礼,自家孩子会不会受到区别对待”的担忧,铲除滋生送礼风气的土壤。


  学生健康成长,是家庭和学校的共同愿望。家长用心、老师用情、学校用力,携手建立平等健康、自然纯粹的师生关系,营造清朗教学生态,让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才是向老师表达谢意和敬意的最好“礼物”。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 李海钦

编辑 杨羽

二审 杨韬

三审 覃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