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贵州 > 正文

乡愁印迹 贵州村史村事|平坝区天龙村:在这里邂逅六百年文化历史

1725350532252533.png


  天龙村,位于安顺市平坝区,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屯堡村落。这里人口多来源于中原地区和江南一带,系明初“调北征南”军屯户的后裔。直至今日,当地居民依然保留着传统的口音、饮食习惯和服饰风格。

  

1725154712799179.jpg


  公元十四世纪中叶,朱元璋建立明王朝。明洪武十四年,朱元璋钦令颍川侯傅友德将军率30万大军征南,一举剿灭梁王,平定西南边陲。战事平息后,为“永固江山”,朱元璋采取“屯田戍边”政策,建立“卫所制度”,并将这些军士及其眷属留驻贵州,屯戍于此,至今已600余年。

  

  9月2日,记者踏入天龙村,置身于一座由石头构筑的城池之中。这里的房屋、瓦片和地面,全部由石头精心打造。石头在这里不仅仅是建筑材料,更是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见证。

  

1725154636383584.jpg


  “石头的瓦盖石头的房,石头的街道石头的墙,石头的碾子石头的磨,石头的碓窝石头的缸。先辈们迁徙至此‘屯田戍边’,选择石头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既因便于就地取材,也因其较强的防御特性。”65岁的老支书何金忠,带着浓郁的屯堡口音,给记者讲述天龙村的传说和历史。

  

  “铿铿铿铿…铿…铿…”伴随着鼓点沉稳地敲击,地戏艺人头戴脸子、身穿布袍、手握兵刃、背负小旗,一场震撼人心的屯堡地戏在村里的演武堂上演。

  

  地戏,源于军傩。军傩是古代军队中用来作为出征祭典、振奋军威、恐吓敌人的一种傩仪。这种独属于屯堡地区的民间戏曲,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1725155470193370.jpg


  地戏的核心在于展现英勇善战和忠贞爱国的宏大叙事,它不仅仅是一种戏剧形式,更是一种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传统的艺术表现。地戏内容涵盖了《说岳》《三国演义》《杨家将》《征东》和《征西》等英雄故事,这些故事讲述了忠烈报国、奋勇杀敌的壮举,展现了历史上英雄们对国家的忠诚。屯堡人通过地戏的演绎,传承着忠诚和爱国传统。

  

  “自幼耳濡目染,我便对地戏怀有深厚的热爱。地戏所演绎的忠义精神,正是我们屯堡人家国情怀的一种体现。”53岁的村民陈春伍,作为一位资深地戏艺人,每当看到有孩子对地戏表现出浓厚兴趣时,他总是会耐心地教导他们,将自己所学的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

  

  “目前,我们村拥有三支地戏表演队伍。每年,村委会都会拨出一部分资金,用于购买他们的演出服装和道具。每逢春节,这些队伍便会前往村中的各个小组进行表演,为村庄带来欢乐和热闹的节日氛围。”何金忠说。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近年来,平坝区深入探索并挖掘了天龙村屯堡的文化资源。遵循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精心打造了具有独特魅力的天龙屯堡景区,将文化与旅游融合,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探索历史的痕迹,体验文化的熏陶。

  

1725154695264563.jpg


  “每一砖一瓦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故事,我非常乐意在这里体验屯堡文化的独特魅力。”来自上海游客柳海林面带微笑地表示。

  

  该景区先后获得“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屯堡文化研究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省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村镇”“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等称号。

  

  “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天龙屯堡景区探寻历史的足迹,体验文化的韵味。如今,村民们正享受着旅游业带来的红利,通过经营餐饮业和开设民宿来实现致富增收。”何金忠如是说。

  

  “源出江淮六百年耕戍田陇,枝发云贵三千里守望家乡。”天龙屯堡景区大门前的一副对联,深情地描绘了屯堡人对江淮故土的深深眷恋。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沈长志

编辑 胡桅可

二审 赵昆 杨韬

三审 闵捷